国医大师石学敏传承工作室配有石学敏院士的示教诊疗室、观摩室、资料室。石学敏院士每天坚持于针灸病房查房;每周二、四出门诊,导师就诊人数在30人/次左右。诊疗室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包括用于随诊记录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手写输入系统、摄像录音系统、资料储存系统等等;观摩室配有投影仪、电脑墙等外放系统;
资料室收集了石学敏院士发表的以及研究石院士学术思想的论文论著,并拥有近千部古今中外医学书籍,同时收集了国内外医学领域期刊论文百余种并不断更新,形成了以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为依托,涵盖全国的中医针灸资料体系。
本室成立以来,得到了医院的重视,并得到石院士亲自主抓各项工作,制定各项制度,确立了经费使用制度、工作室管理方案、跟师随诊制度、导师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制度等,并设专人负责。
石学敏院士是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属医院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从事中医临床、科研以及教学工作已40余年,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使得他师古而不泥古,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
他强调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使二者在临床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中西医结合指明了方向。他在针灸治疗中风病、延髓麻痹、中枢性呼吸功能衰竭、各种痛证、病窦综合征以及老年期痴呆等疾病的卓著疗效使其名扬海内外。
在临床工作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他致力于针灸的科学研究,带动国内针灸临床科研达到分子生物学水平。他引进日本快=速老化动物模型鼠,填补了我国实验动物的一项空白。由他主持完成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项目获得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1997年再获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199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十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一而在全国推广应用,2000年再次荣获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
他主持完成了“针刺手法量学研究”、“血液流变学与脑血栓形成的作用机理研究”、“针刺治疗‘瘖痱’、‘类噎膈’325例的临床分析及实验研究”、“针刺对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8)脑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针刺对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10)行为学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等20余项科研课题,“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获2009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其中获部级及天津市级科技进步奖16项(次),国+家教委及天津市教学成果奖3项,获专利6项,目前承担国+家“973”计划课题。他还在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
其中由他主编的千万言巨著《中医纲目》被誉为继《医宗金鉴》之后的一部中医临床划时代巨著,并获1996年天津市科技著作二等奖。《石学敏针灸学》(英文版,200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已成为美国中医院校教科书
石学敏院士的贡献是多层次、多方位的,首先他以自身的学识、能力和极大的热忱不断而有序的推动着整个针灸学科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他的行医、育人、科学研究等历程都对新世纪中医针灸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导向作用。石学敏院士的学术思想是我院针灸学科的学术根源和灵魂,而他的针灸技法是学科的技术根本和支持。我们组建了由、博导、博士为主体的,有数百名成员的传承团队,涉及到了临床、科研、教学、文献等各个方面。同时本团队还接纳了国内外数百名的进修、研修人员,并举办了3次全国性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1次国内学术会议,1次国际性学术会议。
石学敏院士
由于石学敏院士的突出贡献,1990年被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称号,自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年来,先后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先进工作者/全国医院院长、天津市科技工作者、十佳医务工作者等称号,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石学敏院士又荣获何梁何利奖。2001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奖。2006年12月,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医药学术传承高层上,荣获“+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卞金玲主任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学术继承人,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属医院针灸特需病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干部保健处特聘。
从事针灸专业44余年,主要特长为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病、周围神经损伤等疾患。在针刺治疗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以及各种痛症,颇有专长;尤其在治疗脑梗塞、高血压、脑出血、脑供血不足、面瘫、颈椎病和针刺止痛等临床经验丰富。曾赴德国、日本等国,进行医疗、教学工作。
李军主任
李军,教授,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部 部长,1976年李主任师从于针灸、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是闻名遐迩的老中医。古稀高龄,仍然奋战在治病救人的队伍中,这份悬壶济世的精神,令年轻一代肃然起敬。带着这份崇敬之心。让我们一起了解中医、了解中医传承人。
李军主任从业经历
1976年,李军师从于针灸、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成为石院士的得力助手。李军副院长从事临床工作50年以来,以治疗中风病、脊柱关节病、截瘫、面瘫等神经系统疾病为专长,在中医针灸治疗妇科病、不孕不育症效果显著。曾参加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疾病等项目的临床研究,曾参与973、八五攻关、十一五攻关等重大课题研究,发表论文数十余篇。
曾任天津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刺络拔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委员,天津市超声工程学会委员,天津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曾先后赴德国、香港、泰国、新加坡、日本等地进行科研、医疗、讲学等工作。
石学敏院士是我国针灸学,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是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代表着当前学术和临床发展的高水平。在石院士亲历亲为的带领下,本工作室在导师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临证治疗规范的建立
石学敏院士的临证思想及经验,已在临床上经过千锤百炼,本工作室本着规范临床、提高疗效的原则,逐步制定了临症诊疗规范,目前成文的有:
1 醒脑开窍针 1.“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医用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病,已有近40余年历史,创造了无数的医学神话。我们在以往雄厚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同时结合导师临床实践,不断的拓展本针法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探索其理论根源及临床应用,形成了“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心身疾病、痛症及其他系统的疑难杂症的规范性文本。
2 通关利窍针 2. “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可由脑卒中等疾病引起,是世界性的难题。石学敏院士认为本病病在脑,表现在口舌、咽喉等器官,中风后,若脑窍蒙闭,神不导气于口舌咽喉等关窍,使之不能发挥正常言语吞咽功能,就可导致关窍痹阻而发为吞咽障碍,即瘖痱、喉痹之症状。故该病的病理机制可概括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关窍痹阻”。
石院士指出,治疗本病关键应以“调神导气,滋补三阴,通关利窍”为基本治则,故创“通关利窍”针刺法,临床使用,疗效显著,并获得奖励,被列为推广项目。本工作室通过进一步深入整理相关材料,收集新的医案,形成了“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吞咽障碍的诊疗规范。
3 经筋刺法 3.经筋刺法的临床应用
根据经筋病候和选穴特点而立的“经筋刺法”是石学敏院士汲取祖国医学“经筋理论”的精华,并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及现代医学而创立的,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及学术价值。目前形成了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软组织损伤、肌肉萎缩、痉挛性瘫痪等临证诊疗规范。
4 针刺治神 4.针刺治神的学术思想
石学敏院士综纳各家、结合当今,阐释“神”的概念,创立“醒神”“调神”的学术思想。提出针以守神为务、效以神应为保证、治以调神为根本的重要思想,并明确了“调神”、“醒神”的具体措施和常用穴位,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疾病,获得显著疗效。
(二)开辟学科新领域
本工作室,本着严谨、开放的治学态度,力求、深入、与时俱进的传承石学敏院士的学术思想,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开辟了新的领域
1.从“针刺治疗高血压病”实现针灸学科的原始创新。
石学敏院士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深入研究古籍,结合现论,提出“气海”失司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探索,创立了以人迎穴为主穴,有明确规范手法量学标准和量效关系的针刺方法。经过临床数千例研究已经证明,该技术治疗高血压病,可在保护靶器官的基础上整体调节血压节律,能够有效地促进血压达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免合并症的发生。以针灸治疗疗效确切的高血压病为载体,选择有效经穴人迎穴施治,探索其效应特征和机制,充分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实行多学科交叉,揭示其科学内涵,是石院士的重要学术思想,也是实现中医针灸理论原始创新的重要切入点之一。目前,本工作室乃至整个针灸学科,已经开展了各方面的研究,包括: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运用国际公认的临床疗效评价试验方法,对针刺治疗高血压病进行科学、客观、系统的评价;运用现代先进的生物学手段,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针刺降压的生物学机制等。
形成了石学敏院士典型医案、影像资料收集整理系统。
形成了中风病信息数据库,收集了历代关于中风病的论述,同时动态收集当今相关国内外文献。
构建了临床资料及数据收集系统,实现了成果及资源网络共享平台。
经费全部落实,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用于工作室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