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全运会篮球六天,两次进出本溪城,本溪的街道两旁有众多城市推广标语,印象强烈的一幅为:“本,万 物之根! 溪,万物之源!”透着有文化有哲理!从上个赛季开始,本溪就是CBA和WCBA联赛辽宁男、女篮的主场。本溪之地热爱篮球者众,就是和自己没有关系的黑龙 江、河南、江苏、广东之战,5日大下午,也有半馆子的人认真看,场边达人还会兼任教练,不时大喊:“该投啦!”“没事儿没事儿,稳住!”“好球,就这么 打!”看到落后一方的球队换人,还会幽默地大声申请:“换我!换我!换我吧!”
成年女篮小组赛可以看到从1998年以来的众多女篮国手,首当其冲的就是苗立杰,从1998年的曼谷亚运会到2013年的全运会,这位亚洲“女乔 丹”一直在赛场,而且所到之处必是主力。得队员多者得天下!这也是成年男篮和U18小男篮、小女篮的规律。不禁想起2004年外教尤纳斯的那句名言: “别的都是俱乐部为队服务,中国是队为俱乐部服务!”又联想到本溪街头那句富有哲理的标语。不由得感叹道,半个世纪以来,何为中国篮球之根? 何为中国篮球之源?
家底,老百姓吃饭要粮票定量,副食供应严重不足的无奈现实。采用举国体制,集中力量,把少数人才集中起来强化训练,吃饱穿暖还管分配工作。这的确让中国体育在一个非常贫弱的基础上实现了迅速腾飞。这种模式后来成为“精英体育”的思想基础和行为模式。
在1978年之后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工业和文化事业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似乎体育界非但没有改没有放,反而更加封闭更加神秘。理由无非只有一个, 需要!所以队成了工厂,队集训的时间要超过地方队和俱乐部集训的时间。不但把好队员集中起来,也把好教练集中起来。队成了一个大 温室和大花盆,这套体制对于盆景式样的体操、跳水、举重等个人项目非常有效,但是对于复杂多变和需要广大基础的三大球就有点儿力不从心。大家都知道要改 革,但是条块分割和整体布局的不合理,让竞技体育的道路越走越窄,离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越走越远。
三年前应北京国安俱乐部总经理张路的邀请,参加了一个由北京大学和北京体育大学退休的老体育工作者办的研讨班,讲课的是德国科隆体育学院四位教授。 前两天的讲座让很多足球工作者昏昏欲睡,但是第三天上午教授们讲到近德国实行的“青少年足球精英计划”,马上让很多年轻教练精神大振,纷纷提问如何能够 从7岁到16岁的少年中找出未来队的球星!
这让中德双方产生了严重误读。我记得当时翻译就换了三个,德国人说这个精英计划和队无关啊!中国教练说我们就想知道如何从少年中找到未来的球 星!几经折磨,四位德国人认真商量了五分钟,有一位副校长做了如下阐述:精英计划不是为了培养队足球精英,而是通过足球和其他孩子们喜欢的体育活动, 给培养身心健康的精英公民!同时力争让更多的孩子们养成踢球和看球的习惯。因为做为电脑游戏和互联网时代的7岁到16岁少年儿童,如果每天没有三个小 时的户外奔跑和游戏,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并直接影响德国公民的身体健康和民族素质。
至于职业运动员或队精英?孩子们在16岁之前自愿选择运动项目,足球协会和篮球、手球、游泳、田径、体操协会都要全力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学校 附近找到喜欢参加的项目活动场地和志愿者教练。16岁以后那些自愿参加足球训练的孩子才可以进行专业的训练,22岁之后才能确定他是否可以成为职业球 员,25岁之后才能看出他是不是这个项目的精英。孩子是体育之根,学校是体育之源。
回头再看我们的现实,有点颠倒了。我们的三大球似乎是用“花房种植”去对抗别人的“机械化大农场”。其实这让已经高度竞技化的体育总局也很无奈,学 校不是他们的地盘。彻底解决这种“死结”,可以参考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经验,积极吁请更高层的领导统一协调,打破目前的条块分割,从新配置资源和渠道, 打造中国体育二次革命和腾飞的新基础。
就在本届全运会的开幕式前,接见全国先进体育工作者时再次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人民身体健康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
这段话还需要翻译吗?相对而言,中国现在更需要身心健康的公民!但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体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竞技管理者和考试管理者都明 白,估计还要用“如何改革既得利益”的词典进行一下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