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鼎国际
置顶
该校与厚学网暂未合作,平台不保证课程的真实有效性,如有侵权等争议,请及时与厚学网联系处理
招生热线:400-800-2181

学校地址:北京朝阳区三间房乡西柳村中街(三间房动漫集中办公区)

学习抽脂技术

123 2020-12-08 09:20:57

学习笔记

一.  肿胀液的配方。
药物  剂量或容量
2%利多卡因  20~40ml(0.08%)
1:1 000肾上腺素  1ml(1:1 000 000)
5%碳酸氢钠  10~20ml(6mEq)
生理盐水  加至1 000ml
PH  7.2~7.3
注:大容量脂肪抽吸利多卡因应稀释至0.04%~0.05%。
安全剂量:据“1998 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的,含有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在正常成年人硬膜外麻醉、腰麻、周围神经阻滞麻醉时,限量为7mg/kg,其总量不能超过500mg。但据Lillis PJ 的发现,Astra药物制品公司1948年向FDA申请利多卡因的销售时并未做安全剂量的详尽研究。此外,PDR对利多卡因限量的规定于其商业成品,即1%或2%浓度的利多卡因,对其它浓度的利多卡因未做阐述。国内药典对利多卡因的限量及总量的规定与PDR相同,但对规定的适用范围未做阐述。
近年来Klein等研究证明,在皮下脂肪组织,低浓度(<0.15%)利多卡因的安全用量可超过量的4~5倍,达35mg/kg,者可达55mg/kg,血浆浓度低于3μg/ml(手术后1h为0.04~0.6μg/ml);手术后6~12h达到高峰。之后许多学者相继报道低浓度利多卡因安全用量可达60、70、90mg/kg,美国美容外科学会2000年脂肪抽吸指南规定利多卡因的剂量为45~50mg/kg。但1%~2%利多卡因的安全剂量应在7mg/kg以下。
林子豪等的研究证实,国人利多卡因的耐受量基本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35mg/kg可视为安全上限,但对于继续加大利多卡因的用量应持谨慎态度,若加大用量应在血药浓度监测下进行。此外利多卡因的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应用时应加以考虑。
⑵有效浓度:肿胀液利多卡因的有效浓度为0.1%~0.025%(Pitman认为0.025%的肿胀液麻醉效果不佳),Klein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利多卡因在0.05%~0.08%之间,患者手术中及手术后的感觉并无差异,但浓度在0.04%~0.05%之间,则患者的感觉有差异。纤维组织较多的区域,如乳房、背部、脐周等部位应采用较高浓度的肿胀液。
此外,布比卡因(marcaine)虽然使患者感到舒适,作用时间略长于利多卡因(27%),但其负作用较大,易导致心肌缺血,多数学者不主张使用。

二.  肿胀液的注射方法:

注射的层次,按以前的教材所说,均提倡分层注射,首先注射深层,再浅层.这样的好处是深层注射后脂肪的肿胀比较均匀,再辅以浅层的注射,麻醉的效果好(痛觉的感受主要来自于浅层).但是这样的话有一个缺点,就是肿胀液的量比较大,尤其是那些原来比较胖,用过减肥药以后的病例,大量的液体注入后把疏松的间隙都撑开拉,抽吸的时候效率就比较低.如果单纯的浅层注射会怎么样呢?首先是注射层面的明确,所谓的浅层,我的理解是注射是注水针走行的层次应该是皮下靠近真皮,但是以不出现橘皮样外观为好.这样打的好处是真皮面浸润充分,麻醉效果好,还有就是深层的液体是靠浅层的压力向下弥散的,压力呈梯度改变,越接近深面压力越小,疏松间隙相对来说撑开的程度比较小,那么抽吸的时候相对来说效率要高一些.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湿抽相比较以前的干抽本身就是要肿胀以后以减少出血,这是不是矛盾?我的理解是不矛盾,首先我们这样浅层注射的方法深层液不是没有注射,只是相对我们以前的分层注射来说要量少一些,还有就是从血管本身的分布来看,真正的深层脂肪中间血管的分布是稀疏的,血管丰富的部位主要还是在前面的真皮下的血管网.

三.  抽吸过程
抽吸层次:应先深后浅。抽吸针刺入皮下组织后,下压针头端,如皮肤随之下移形成凹陷,说明抽吸针位于浅层脂肪,应继续穿刺,穿透深浅脂肪间筋膜时有一轻微突破感,此时下压针头,皮肤不随之下移凹陷,说明进入深层脂肪。首先抽吸的层次在深层脂肪的深部,应避免抽吸过浅,遗留的深部脂肪很难再被抽吸。确定抽吸针管位于正确的层次后方可开始抽吸。
操作过程:操作者的双手分为“感觉”手、“运动”手,前者的作用至关重要,脂肪抽吸在盲视下进行,“感觉”手起监督指引作用,可平放于皮肤或掐持皮肤及皮下组织,应做到手中有层次感,感知抽吸针管的深度、位置以及残余脂肪组织的厚度,其中为重要的是随时感知抽吸针头端的位置,以避免抽吸不均匀;“运动”手持抽吸针管往复运动,但也有感觉功能,如抽吸针管的阻力感等。在注射器法脂肪抽吸,根据抽吸的方向及操作的便利,双手可互换功能。由深至浅逐层抽吸深层脂肪组织,初始的抽吸混合液基本不含有血性成分,为脂肪组织及肿胀液的混合液,呈金黄至淡黄。“感觉”手平放于抽吸区域以感知抽吸针管的位置及层次,应避免表浅血管的损伤,如腹壁上静脉、旋髂浅静脉、大隐静脉、腹壁中线两侧的动脉穿支等。随着抽吸区域逐渐变软,“感觉”手可以掐持皮肤及皮下组织,将抽吸针管包裹于中心,并可将脂肪组织挤压入侧孔,增加抽吸效率;深层脂肪抽吸完成后,可抽吸部分浅层脂肪组织,此时应轻柔细致地抽吸,采用直径2mm以下的抽吸针管,以免损伤血管;因为浅层脂肪组织具有遮盖深部组织凹凸不平的功能(有人称之为地毯效应),而且在女性对皮肤的质感有重要作用,原则上要保留约0.8~1.0cm厚度的浅层脂肪组织。
     抽吸结果检验:抽吸时,应随时注意抽吸管、注射器内容物的颜色,出现血性液体时应立即改变抽吸方向;内容物充满注射器时应排空,避免无效运动和加重损伤。“感觉”手捏持皮肤及皮下组织,可感受到剩余组织的厚度。为保持皮肤的手感和质地,一般保留0.5cm厚度浅层脂肪。

四.  脂肪厚度的判断
    掐持试验只是粗略判断皮下脂肪的厚度,掐持的组织包括两层皮肤和脂肪组织。除去皮肤的厚度,皮下脂肪应保留适当的厚度(1cm),以免损伤皮下淋巴管网及手术后皮肤表面不平整,剩余部分的一半厚度才是需要抽吸的脂肪。手术前准确判断脂肪的厚度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条件。
避免过度抽吸
Founiour规则:决定形体终形态的是所保留的脂肪组织及其所处的位置,而非所抽吸的脂肪组织(Remember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is not what you remove but what you leave behind and where you leave it.)。
脂肪抽吸的目的并非限度地去除皮下脂肪,而是塑造一个更美好的形体,使患者满意。脂肪抽吸的患者往往受“肥胖”所累甚久,因此强烈要求尽可能的多抽吸脂肪,而过度抽吸常造成手术后皮肤凹凸不平,极难矫正;在下腹部、大腿内侧等性敏感区,过度抽吸可造成性敏感下降;此外,年轻女性腹部保持适量的脂肪组织是妊娠的先决条件。脂肪抽吸的手术后效果主要决定于所保留的组织的数量、质量以及分布,如血管神经丛、皮肤支持带等的完整性。盲目的过度抽吸会损害上述组织,导致并发症,因此术者应在手术中随时判断残余脂肪的厚度,知道何时停止抽吸,才是避免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五.  停止抽吸的指征:
抽吸物中脂肪颗粒含量减少,大多为肿胀液及血性液体时,说明脂肪大部已被抽吸;此时再抽动抽吸针患者往往有轻微痛感。观察皮肤表面是否光滑平整,可观察皮肤的反光或采用掐持试验,如果有不平应仔细修整。修整完毕即可结束抽吸。应避免过度抽吸以及抽吸过于靠近真皮。


咨询报名;18701563097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东鼎国际
热门课程 全部课程

热门动态

申请免费试听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为您免费回电

立即申请
刷新
图形验证
关闭
>>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