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和老师还能怎么办?
孩子在学生阶段,除了身体健康外,被关注较多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了,不仅仅是家长,老师也很关心班上的平均分是否被个别孩子给拉低,而对于一些学习成绩很差的孩子,真的就是孩子的智力或者学习能力问题吗?而对于学习治疗师来说,遇到这类问题就会不慌不忙的去观察并分析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宋少卫老师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是由其学习系统的漏洞导致。“如同我们吃了五谷杂粮,身体有时会生病一样;孩子们的学习系统也可能‘生病’,最终表现为成绩不佳。”因为学习系统涉及学生的信息采集、信息整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和信息输出等多个环节。在融合了脑科学、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学习治疗”的概念。
那么学习治疗主要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呢?
举个例子:不会写作文的孩子怎么治?
现在三年级的孩子就已经开始要求写作文,而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作文就是凑字数;一篇作文短则个把小时,长则几个小时,,写出来的东西让人看了哭笑不得;写作时看看这儿、摸摸那儿,下笔却异常艰难;但是一旦与同学聊起天儿来却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就是这样一个能说会道的孩子每次写作文都犯难,总是憋了半天也写不出几行字。即便是写出来了,往往也是词不达意、没有条理。即便老师在以前的作文当中进行了大段的修改和批注,下次写作文 依旧没有改善;有的句子明显是意思还没有表达清楚就停了笔。其实这就是一个通用的问题,孩子还没有建立起从“语”到“文”的思维机制。
“人在说话时,语言是呈线性向前推进的,这时大脑偏向于发散性思维;而文字是成块状、结构化的,大脑在处理文字时就更偏向于收敛性思维。”宋少卫说,写作的前提是要做好思维的转化,没有形成结构化思维,很难把语言碎片进行有机组合,自然也就很难顺畅地写好文章。录音笔是一种很好的辅助,通过帮助学生“听”到作文的样子,形成从“语”到“文”的过渡。
那学习治疗师就可以借助科学提供的方法帮助孩子去发现问题,找到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孩子从语到文的思维转变过程;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优势去做铺垫,让孩子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例如讲故事,聊天等来铺开一个话题并帮孩子记录下来;再引导孩子利用精炼的语言把话题或者故事讲出来,以此定为作文框架;然后再逐一列出重点思想,围绕重点语句引导孩子进行拓展补充,让作文由主线到支线逐渐充盈起来;学会方法并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自然就可以解决写作文的难题
除了学习方法的问题外,还有一些孩子还有学习状态的问题。
例如孩子坐不住,又可以怎么治?
有些孩子,在课堂上总是东摸摸西摸摸,肢体不自主的晃动,即便是在鸦雀无声的环境里,孩子的注意力也集中不到几分钟,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刻被吸引走,而重新回归学习状态又要花很长的时间,其实这就是孩子不够自律的表现,需要别人在旁边提醒才能维持短暂的注意;而进入自律模式才是孩子保持专注的理想状态。
对于此类孩子来说,学习治疗师通过注意力训练方式是常见的抗干扰型脱敏疗法:当一个人对外部信号或杂音有了钝感力,慢慢也就在体内形成了免疫力。“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让一个人专心,就给他制造杂音。如果他能够适应这种杂音,有杂音的时候心情不受干扰、正在做的事情不中断,那么这个人自然也就进入了自律模式。”,跟孩子约定好在写作业或者看书途中不能离座或有某些分心的行为;设定行为次数 极限并制定合理的 奖惩措施;当孩子有打破专注力的行为时给予及时提醒并告知已犯了几次;孩子再提醒几次后会慢慢意识到这些分心行为,从而开始经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要和别人对抗上,是他自己在管理注意力,而不是靠别人提醒来集中注意力。一旦当孩子有了这种意识后,再面对外界的干扰,慢慢就 可以做到充耳不闻。
“如果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健全、很高的效率去学习,并具备系统自我修复的能力,那么就不会再有孩子因为学习而焦虑、抑郁,也不再会有家庭因为学习而关系紧张、冲突不断。而学习治疗师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学习系统,是他和每一位学习治疗师、老师和家长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