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罡符咒治病能量疗愈技术教学培训 马宇兴道长
【针灸】昏厥的中医急救法
昏厥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颜面苍白、汗出肢冷为主要特点的病症。一般病情轻者昏厥时间较短,苏醒后无后遗症;病情严重者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厥不复而死亡。
治则:苏厥开窍,实证只针不灸,泻法;虚证针灸并用,重灸,补法。
指针1
紧急情况下用拇指重力掐按水沟、合谷、内关穴,以病人出现疼痛反应并苏醒为度。
病例:笔者在乘坐火车途中,偶遇患者突然昏倒在车厢人行道上,不醒人事已近半小时之久。当时患者面色苍白,牙关紧闭,四肢厥冷,昏迷不醒,呼吸不可闻,脉搏不可及,症情十分险恶。
经笔者用拇指重掐其水沟穴,病人很快就清醒过来,脱离了险境。患者醒后感觉头痛、胸闷、恶心欲吐,又为其轻按合谷、内关穴遂愈。(王启才医案)
摘自《针灸治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指针2
抢救昏厥病人常用重力按压中冲穴的方法治疗,男左女右,起到救急作用。
病例: 米某,女,56岁,因婆媳生气,气闭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色苍白,速按压右侧中冲穴治之,病人长叹而复苏。
摘自《中国针灸》
三棱针
实证昏厥取大椎、百会、太阳、委中、十宣。点刺出血。
针灸
处方:水沟(人中)、百会、内关。
加减:
气厥实证(暴怒气逆,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握拳,呼吸气粗,脉伏或沉弦者)配太冲、行间 疏肝理气。
气厥虚证(素体虚弱,疲劳惊恐,眩晕昏倒,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质淡,脉沉微)配足三里、气海益气升阳。
血厥实证配行间引降肝火,或配涌泉导血下行;虚证配关元、膈俞、足三里益阴固脱。
痰厥配中脘、丰隆开窍豁痰;热厥配大椎、中冲泻热启闭;寒厥灸神阙、关元温阳散寒;牙关紧闭加颊车、下关、合谷开窍启闭。
操作:实证、热证诸穴强刺泻法,百会可点刺出血,再开“四关”(合谷透后溪,太冲透涌泉),或同时针刺“五心穴”(百会、双劳宫、双涌泉)。
虚证、寒证针灸并用,重灸补法,神阙、关元可用隔盐灸,或重灸五心穴
后背冷痛,只需扎这一针
本文摘自《单穴治病选萃》,吕景山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吴速新
笔者用后溪穴治疗后背冷痛,每每获效。
操作:以1寸毫针,快速刺入后溪穴,轻轻捻转数下,得气后用烧山火手法三进一退,紧按慢提,连续3次。
同时让患者意念背后有一股火,从尾椎部直烧到后颈部。
如此行针约5分钟后,患者即可真正感到整个督脉发热。再行针5分钟后,热感更强,并扩散到整个背部,即可出针。一般隔天针刺1次,1~3次一般可愈。
【典型病例】关xx,男,40岁。1977年8月来诊。自述因新挖窑洞潮湿,致后背发冷已7年,每天烧热炕暖背也不行。曾服中药、针灸无效。经笔者用上法针刺2次而愈。大循环指灸导引术提示针刺时一定要让患者配合意念,因为意念也是一种无形的物质,意到则气到。
按:上案除了应用了大家都知道的八脉交会穴“后溪通督脉”,其烧山火的针刺手法也是相当关键的。
“烧山火、透天凉”作为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代表。首见于泉石心的《金针赋》中,后世医家包括近代、现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各有发挥,操作方法虽不一致,但均遵循《金针赋》中的操作原则。
而在手法操作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紧按慢提,紧提慢按”的术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