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介绍,为加快“中国制造2025”在汽车产业的贯彻落实,工信部牵头开展了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规划2016至2025编制工作。目前,已总结出六大目标、六大任务以及六项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表示,我们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迈入世界强国行列,未来在前列站入一定的位置,实现强国战略。
针对汽车产业现有技术和优势,我们总结出六大目标:
一、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先进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达到先进水平,动力电池、核心技术要处于国际。
二、全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率先突破先进乘用车传感器、车载芯片、高端制造装备、检验检测设备等短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从零部件到整车完整产业链布局。
三、中国品牌汽车产品认可度、产品美誉度要显著增强,形成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地位要明显提升,新能源汽车要具有全球创新的引领能力。
四、新兴产业生态基本形成,研发制造、物流、客户服务一体化,形成人车互联,信息与智能交通、新能源新型智慧生态体系。
五、国际化能力发展明显提升,统筹国际国内两个资源市场,形成技术与资本,营销品牌多元化,深层次的模式,企业经营能力显著提升。
节能环保水平要大幅提高: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到5.0升/百公里,商用车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国Ⅵ标准,到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油消耗量达到4.0升/百公里,商用车达到国际水平,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围绕关键领域实现汽车强国过程中面临的短版,实施六大任务:
一是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把自主创新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导向,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核心技术公关,提升平台技术能力,强化发展动力。
二是要计划基础的能力,完善产业链的链条体系,掌握自主可控零部件,建设汽车基础,夯实零部件基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装备,以智能制造为重要手段,提升全产业链集成能力。
三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汽车先进技术,形成新能源汽车和梯次合理的产业格局和完善的配套体系,实现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和积分办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加快跨界融合,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坚持跨界融合,开放发展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制造与互联网应用为抓手,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出新服务多元化,实现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五是要提升质量品牌,打造国际领军企业,坚持把质量品牌建设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要求,大力推进企业改革,大力培育中国汽车品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汽车企业。
六是要深化开放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能力,坚持把国际化发展作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健全服务体系,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加快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融入全球市场。
此外还制订了六项措施:
一是深化体制改革,改革管理体制,强化法制化管理,适合我国国情和产业发展规律的法制化、集约化、国际化管理制度,研究制订机动车生产管理相关法规,建立健全有利的赔偿和企业退出机制,优化公告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管理,加快推进汽车行业体系建设,落实主体责任和法律责任,建立多部门跨地区的奖惩机制。
二是通过政策银行、贴息和高技术发展专项等资金,共同支持创新、中新建设八大工程建设,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投资力度。
三是强化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整车零部件体系,建立政府市场制订的标准协同发展,协同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完善新能源汽车及基础设施的标准法规体系,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体系。
四是加快人才队伍,加强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开展汽车人才培养和转型模式研究,构建国际竞争力的建设,优化优化生态环境。
五是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建设社会和谐发展,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和标准,促进汽车共享经济发展,建设环境友好、资源集约、人车和谐的汽车社会。
六是要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组织行业联合技术公关,制订产业技术规范,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
请联系网站,了解详细的课程信息~
优质、便捷、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