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教育阶段,流传着一个说法: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被称为整个初中的三大规律。
以上规律,并非毫无根据,简单的一句话,却说出了整个初中明显的问题,也是目前初中普遍的现象。从这句话不难看出,初二是初中关键的时期。初中生在初一的学习中,不管学生学得怎么样,差距都不会太大,但是一到了初二就会见分晓。初一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一基础打得是否扎实?有哪些人是重视学习的一眼便能看出。因此,在初二势必会出现两极分化。学习好的学生会越好,学习弱的会越来越弱。最终导致初三天上地下的差距。那么是什么原因才会出现这三大规律呢?
1.从知识层面讲,初二所学的科目内容多,难度大。
初一我们所学的知识也蛮多的,而且这些知识都是我们整个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比较多,需要记忆的东西也比较多,但是知识的难度都不是很大。因此,大部分的初中生不用花太多的精力,也能保持比较不错的成绩,但这就让一些学生会松懈,并忽略基础的重要性。而到了初二,数学知识点和难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几何辅助线的大量涉及使很多同学很难适应,摸不着头脑,分式根式的加入也给学生增加不少麻烦,以至于很多同学到了初二学数学的自信心都受到了很大打击。另外由于增加了物理这一科目,更让学生倍感压力。物理是公认的较难科目,尤其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对于这一科目的思维思路都还比较欠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因此,如果在初二不能跟上教学进度,那么两极分化便开始了。而初三时,除了尽快上完新课以外,老师还要安排复习,加上压力大,差距就更加明显。
2.从心里层面讲,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主要原因。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与小学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大,教学方式变化显著,并且教师的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独立性增强。许多学生适应力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导致成绩下降。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恶性循环。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要求。
初二阶段成为分水岭的重要原因是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又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极易表现出在接受能力上的差异,加上一些教师没能很好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便导致了两极分化的出现。因此,在上初中后,要充分把握时间,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让自己更好的适应初中的学习。更要为自己制定学习规划,不能到最后出现了严重问题才想起来去弥补。
须知心态决定一切,升上初中之后,要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明确初中与小学的差异,不要过于松懈,以下是美博教育初中王老师给学生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1)学习三部曲,提前完成预习,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2)先重复,再做题。
(3)杜绝遗留问题和放任错误。
(4)注意平时时间的规划和利用。
(5)抓住平时小考的练习机会。
(6)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7)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下面是给家长的建议
1.可以通过孩子给父母讲题,抽查听课笔记,检查作业等方法来监督孩子的学习。
2.孩子处在逆反心理,父母要注意多沟通,方式要适当父母要以理服人,不能总是从父母的角度和孩子沟通,要站在孩子层面上和孩子交流。
3.注意避免成为以下三种类型的家长:过度关怀型、顺其自然型、责备对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