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我国有1.9亿心理咨询需求人口,13亿人口中精神障碍与心理障碍患者达1600多万,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达到3000万,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已达28.7万人,每年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者。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中国大众对心理咨询行业的态度正在逐渐改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问题,随之增长的,是大众对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
国际卫生组织表示:“每千人匹配一个心理咨询师才是健康社会的平衡点”,这么算来,中国14亿人口,其心理咨询师需求量为140万人。更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持有证书的百万心理咨询师中真正执业的却并没有多少。由此可见,中国市场对心理咨询师有着强大的需求,而需求就是机会!
01.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内容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从来访者及家属等信息源获得有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资料;对来访者的心理成长、人格发展、智力、社会化及家庭、婚姻生活事件等进行评估,概括心理和生理测查;根据心理发展史和心理生理测查的结果,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来访者有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时应及时请求会诊或转往其他专科。
心理危机干预一个人遇到沉重的心理创伤和打击,如理想、目标和事业的丧失、亲人的意外死亡、人际关系的恶化等导致急剧的精神崩溃时采取的心理咨询。
生活问题咨询包括恋爱、婚姻、家庭及性问题,和就业的选择,适应不良,学习困难,儿童行为不良,人际关系问题,以及酒和药物依赖等各种心理卫生问题。
身心疾病咨询许多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肿 瘤等,其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也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一定关系,可以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从而解除心理压力,以防止躯体疾病加剧。
其他问题咨询如家庭、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亦可进行心理咨询
02.心理咨询师从事的行业
①、升职加薪:拿到心理咨询师证书,可报备所在单位,对个人升职加薪、福利补贴有很大作用;
②、兼 职:考取证书之后可以做心理咨询方面的兼 职,工作时间灵活,薪资以时薪计,咨询费用多的高达一小时1500元-2000元,一般的一小时500元-1000元,稍微少一点的一小时200元-300元;
③、加强岗位技能:医生、教师、企业,军 队,学校各行各业等工作都会涉及到心理咨询相关的技能;
④、开心理诊所、心理工作室:开诊所和工作室需要相关的资质,其中就必须有心理咨询师的证书;
⑤、备用:以后做公务员、老师,人力可以考证书备用,入职后对职业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作为专业性人才。
⑥、司法系统:按照司法部的规定,监狱、劳教、临时羁押场所均要配备心理矫正专业人才;
⑦、系统:拘留所、戒所、派出所人民调解员等要配备心理服务专业人才;
⑧、民政系统:3000人以上的社区、盲流遣送站单位需要配备心理服务专业人才;
⑨、居民社区系统:家庭问题除了经济、法律、道德、子女以外,更多的是心理问题;
⑩、企事业单位:制度较完善的企业里对企业心理顾问的需求很大,因其对企业在人力资源、人事管理和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⑪、教育系统:中小学、大学等中高等教育机构的心理服务专业人才(辅导室),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等;
⑫、医疗单位:医患矛盾,安抚病人;三级甲等医院均要求成立心理科;
⑬、社会团体:协会、残联、妇联等社会团体组织;
03.什么样的人适合学习心理咨询师?
那或许大家开始担心,成为心理咨询师的门槛高吗?哪一类人会更适合成为心理咨询师呢?
根据我们的观察,总结出以下3点,拥有这些特质的人,会更适合成为心理咨询师。
一、喜欢心理学,愿意学习新知识,能保持终身学习
成为心理咨询师的首要前提,是你必须对心理学感兴趣,并且愿意每天花费一定的时间在摄入知识上。
这是因为心理咨询行业本身就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其后则会选择适合的流派深造,同时又需要兼具个案督导和个人咨询体验。
而有相应学习习惯甚至能保持终身学习的人,相对而言更适合进入心理咨询行业,也更有可能成为的心理咨询师。
二、擅长耐心倾听,有同理心,共情能力比较强
许多人都说,“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必备能力是共情和倾听”,可见「倾听」、「共情」这两种能力在心理咨询行业是多么重要。
在不少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很多来访者其实并不愿意去主动表达,这时候就能突出共情能力的优势了,心理咨询师可以产生和学员同频的情绪,帮助和引导他们进行表达,倾听她们的故事,包容她们的情绪。
三、接纳能力较强,愿意用不同视角看待事物
接纳能力不仅仅指共情能力,还指代一个人的客观性、中立性,能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遇到好事不随意夸赞,遇到坏事不随意贬踩,对任何事都保持中立性和客观性。
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更擅长抽丝剥茧,能够在事物中寻找不同角度、各种细节解决问题,借助一些专业知识和训练,能与他人产生连接,切切实实帮来访解决问题,构建更美好的生活。
04.心理咨询师报考人群有哪些?
①、管理学(公共管理类相关专业)、教育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社会体育等)、心理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相关专业人员。
②、学校、青少年社会福利机构、未成年犯罪管教系统的工作人员。
③、民政、妇联、司法等从事关系协调等其它心理学工作者。
④、面对社会从事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的心理工作者。
⑤、希望通过学习,自我提升,解决自己心理困扰的人群。
⑥、心理学爱好者,学习更多心理知识,有更好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职场晋升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