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脑像一台机器,它需要劳逸结合。超负荷工作,它会疲倦,也会有损耗。
大脑在疲劳的状态下,记忆力下降,理解力也随之下降,因此,学习效率会不高。
学习的效率远比在学习上所花时间的多少更重要,熬夜不等于刻苦更不等于成功。
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遵循大脑学习运行机制,大脑真正喜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不同时间段,大脑的工作效率不一样。
人的大脑的工作、学习能力受其生物钟的调节,在一整天中,会有一定的波动规律,只有了解了大脑工作的“工作战斗力”指数情况,才能更准确地给自己安排学习或者复习的时间。
人的大脑一般在凌晨2-3点钟接收能力低,以后会逐渐上升,到了上午9-10点钟就达到高峰,因此,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复习或者学习新知识。
而到了下午2-3点将会下降到中工作能力的平均线(零),到了下午7-8点钟又上升形成第二个高峰,这段时间也是学习与复习的黄金时间,到了晚上10点钟下降到平均线下,凌晨2-3点将会下降到低点。
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在清晨的时候,思维敏捷,很有学习的激情。
了解大脑的记忆机制。
信息只有被记忆了,才会在人的大脑里被保存下来。同样,对于学科知识来说,也是一样的。
而人的记忆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神经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记忆可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回忆过程、度以及生动性。而且,它们分别依赖于大脑中海马体、角回和楔前叶的不同区域。
需要培养专注力。
对于很多人来说,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遇到外界的干扰,学习就会被打断。
如果一旦打断,再重新专注,中间又要重新启动个人的精力。这也是非常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的。
1、减少干扰。
2、允许孩子偶尔发呆。
善于建立知识架构。
重复测试,降低遗忘。
合理休息。
适当运动。
睡眠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