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家长提问
自己的孩子今年 7 岁了,可是很不听话。
孩子看电视,喊她吃饭不听;带出去逛街,说了某件东西家里已经有了,不会再买了,好好说也不听。
我越下命令孩子越对着干,每次非要发火了,孩子才会乖乖按照指令做,要怎么办?
02专家支招
俗话说,七岁八岁狗都嫌。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的叛逆心理即便不是各年龄段中最强烈的,也是表现得最赤裸裸的。想要让孩子心甘情愿去做事,需要家长掌握一点小技巧。
先来看看我是怎样引导学生的:
有一次课前,小M抢了同学小Y的彩色橡皮泥。
我对小M说:“老师看得出来你很喜欢这个橡皮泥。不过,这是小Y带来的,如果你也想借来玩一下的话,应该跟她说什么呢?”
只见小M拿着玩具,对着小Y,毫不客气:“我要玩!”
小Y听了当然更气:“才不给你玩!”
我说:“看来这样说行不通啊,有没有更客气一点的,让人家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呢?”
小M想了想,客气了一些说:“可以借给我玩一下吗?”
小Y看他态度还算诚恳,思考片刻:“好吧,可以,就五分钟哦!”
两人就此达成一致,开心地玩了起来。
我没有利用老师的威权去给小M下命令,而是用到了“启发式提问”,去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得出答案。
太多的家长总是习惯于直接告诉孩子们问题的答案,却很少给他们自己思考的机会。
而“启发式提问”的好处非常多。首先,比起“告诉”和“命令”,“提问”会让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觉,不至于激起逆反情绪。
其次,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问题后,自尊和自信值也随之上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最后,孩子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家长的说教更容易被接受及持久运用。
03“启发式提问”的日常运用
孩子们小脑瓜里装的东西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试着多抛一些问题给他们,也许他们真的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孩子吃饭之前忘了洗手,可以温柔提醒“吃饭之前要先干嘛呀?”,相信他会想起你往日的叮嘱,主动去洗手。
孩子赖床导致上学迟到了,你可以让他想想“怎么样才能避免起床太迟呢?”,也许他会告诉你“多定几个闹钟试试吧!”。
孩子端一碗热汤却不小心洒出来了,不妨引导他想想“如何才能避免把汤洒出来呢?”,说不定他会说“只盛半碗就不容易洒出来了!”。
04正确使用“启发式提问”的三大原则
当然,想要正确有效地运用“启发式提问”,家长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原则:
一、当你和孩子中任何一个人情绪不佳的时候,避免使用。
在不良情绪当道时,“启发式提问”很可能变成“反问式指责”,成为你释放情绪、攻击对方的“武 器”,效果适得其反。
“反问式指责”往往带有不良情绪,以批评指责为主要目的,孩子感受到委屈、不安等,问题得不到解决;“启发式提问”情绪平和,以引导思考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孩子感觉受到尊重、相对愉快,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
反问式指责:你难道不知道天冷了要加衣服吗?启发式提问:天冷了,怎么样才能避免出门时着凉感冒呢?反问式指责:这么简单的题怎么还能错呢?启发式提问:想想看下次怎么样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呢?反问式指责:你跟同学打架你错了没?启发式提问: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去解决你们的冲突呢?
二、提出的问题可以尽量细致具体。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经验提出他们能力范围内能够解答的具体问题。
如果问题太笼统,有可能会超出孩子能力范围,让孩子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方向。
笼统:怎么样才能取得好成绩呢?具体:怎样才能在数学考试中避免忘记写单位呢?笼统:你和弟弟怎么才能友好相处呢?具体:弟弟抢你玩具的时候,你应该怎么跟他说才能避免战争呢?笼统:怎样进行时间管理?具体:周末你打算什么时间写作业、什么时间去科技馆呢?
三、避免预设答案
如果你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标准答案”,当孩子给出的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样时,你势必会试图把孩子的思维“掰”过来,这样不利于你真正理解孩子、走进孩子内心。
久而久之,孩子还有可能会刻意迎合你心中的“标准答案”,这样也不利于培养孩子思维的活跃性。
当孩子发现你的提问都是为了引导他说出那个“标准答案”的时候,他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父母注意使用原则,多加练习,慢慢地你会发现“启发式提问”会变成你的一种语言习惯、一种亲子交流习惯。
相信到那时候,你会收获更加善于思考的孩子和更和谐的亲子关系。
如果你在实践“启发式提问”时,发现孩子的回复“难以招架”,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下期我来告诉大家应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