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身心高气傲,“高不成低不就”现象严重。
为什么每年都会有几万、甚至几百万的毕业大学生去应聘只要几百人的公务员岗位,又或者一些挤破头都难进的大公司。而一些服务性行业或者一些中小企业的岗位却有很大的空缺招不到人。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太好的岗位竞争势必也是十分激烈,一般的岗位又看不上,所以导致迟迟无法就业。
理论与实践没有结合。
很多大学生在学校可能是奖学金的常客,又或者理论知识丰富。但一到实践中所有的理论都没有用,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明了,当前的只注重个人成绩,而忽视了实践的作用。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专业不对口,工作不理想不喜欢。
很多大学生毕业了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很难就业,或者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的专业不符,对工作不喜欢不满意。这就会促使他们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从而面临辞职失业。
过度扩招。
扩招无非是为了拉动经济,扩大内需。但扩招又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说就业压力,比如说会压缩家庭消费。过度扩招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学校只教会了学生考试拿,但没有教给学生如何吃苦耐劳,与人合作。
一些大学毕业生之所以找不到工作,主要原因是个人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又好高骛远不愿选择基础性岗位。
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缺乏。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是“灌输”,即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而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
就业体系不够完善。
就业歧视现象普遍存在,会减少大学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的概率,加重他们找工作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就业歧视的存在破坏了就业公平。立法与执法机关针对这一现象并没有很好的解决。
目前许多大学毕业生为了争取就业机会,便“自贬身价”,据了解,大学生的薪酬降到了的地步。这也就关乎到大学生就业的低工资。政府并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就业的低起薪点来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此外,劳动保护法还是很难对大学生有一个实际的保护作用。大多数毕业生都会更多的想保住自己得来不易的饭碗,所以面对用人单位的一些不合理要求都很少反抗。
受大环境影响,企业需求不足,不能提供更多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