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资格证备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识记和背诵大量的内容。而如何记忆浩如烟海的学习材料,是他们较为关心与颇感困惑的一大问题。复习备考时,有的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法,给他学习材料,他就把内容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即使能帮助学生勉强把内容背下来,但记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持久度较低,还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考教师资格证的人而言,可谓得不偿失。还有些学生,他们喜欢把书读“厚”、却不会读“薄”。这一类同学,他们拿到一本书就立马认真地去研读,把每一个不甚理解的地方甚至是把书里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弄得明明白白、一清二楚,知识拓展得很远很深,视野开阔,思维也很发散。当然,这种认真程度和探索精神是值得大家表扬和肯定的。但是,对于临近考试的学生而言,这种仅拓展知识和发散思维的学习方法也不是十分有利于他们备考,反而会使他们很累。因为学生的脑海里充斥着各种课内或课外、重要或不重要的知识,却没有对之进行整理、压缩和分清主次,这样等到考试时,他们就很难在知识的沙漠里地寻找出他急需的那一滴水或那一片绿叶。
情境联想推演法案例1
这里给学生介绍的种记忆方法就是情境联想法。所谓情境联想法,就是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头脑里联想一个与之契合或与之相关的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以此情境为线索来记忆学习材料。这种记忆方法尤其适用于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里的知识点的理解与背诵。
譬如,教师资格证考试会考这样的简答题——“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问题是,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本书经常会考察×××的基本特征,而同学们在背这些基本特征时记着记着就容易混淆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我们可以采用情境联想法来记忆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比如说,班集体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上中小学时班级之间组织篮球赛的情境:要与隔壁班进行篮球比赛了,作为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明确自己奋斗的目标就是要赢得比赛,这就是班集体的首要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其次,要组织同学参与,排兵布阵,选拔出的篮球运动员,即要有第二个特征——健全的组织结构;再次,无论是自己班内打篮球,还是两个班比赛,都会有一些比赛规则,这就是班集体的第三个特征——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最后,通过这场篮球赛,同学们知道友谊、比赛第二的道理,因而更加团结,形成一种团结、平等、相互包容的氛围,即班集体的最后一个特征——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联想完后,在头脑中用简练的语言把它们概括出来——①目标②结构③准则④气氛
其实这也是人物奥苏贝尔的内驱力相关的知识点
当然,记忆时先用情境联想法把内容读“厚”,然后再加工整理成凝练的关键词句,从而读“薄”。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作答时要把这些关键词句扩展开来,还需根据简答题具体的分值来决定扩展的程度。
情境联想记忆法案例2
再如,教师资格证笔试可能会出这样的简答题——“请简述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在记忆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时,可以联想中学生谈恋爱的场景:有一个上中学的男生,他既想考个好成绩,有个美好的未来,前途似锦,又想报效祖国,还特别想和异性亲近,情绪情感特别丰富;于是他谈恋爱了,一发不可收拾,情感无法控制,经常把歌词“死了都要爱”放在嘴边,情绪特别强烈;然而,他今天喜欢一个女生,明天却对另一个女生产生好感,即喜欢一个,情绪情感不稳定;如果他喜欢的女生夸赞了他一句,他就欣喜若狂、手足舞蹈,如果那女生不理他或说他哪里做得不够好,他就会伤心欲绝、做什么事都不起劲来,情绪两级性明显;谈恋爱的时候,半路突然杀出个程咬金(俗称“第三者”),表面上这个男生谈笑风生、和和气气,还能很绅士、很友好地面对他们,实则暗地里醋意大发、恨意暗生,这体现出情感的开放性与掩饰性相交织;最后,家长和父母劝说这位男生不要谈恋爱,然而他偏不,别人越是反对的事情,他越要去做,情绪逆反性强。情境再现后,学生可以把联想的过程压缩成如下简练的词句——情绪的①丰富性②强烈性③不够稳定④易激性(易感性)⑤两极性⑥开放性与掩饰性⑦逆反性。
情境联想既是想象创造的过程
可以说,情境联想既是想象创造的过程,亦是语言加工简缩的过程。一言以蔽之,情境联想法就是所谓的把书读“厚”与读“薄”相结合的记忆方法。通过情境联想法,我们可以形象生动地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再把它们凝练成简洁的关键词句。唯有此,记忆方能,学习方能轻松愉快,考试方能拿,所向披靡,万夫莫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