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时事评析:“职场信用卡”管理
引导语
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的去留统筹于人力资源部门。在公司表现不好不要紧,换一家公司“重新做人”;反正是要向公司辞职了,临走时把电脑格式化发泄一下……由于缺乏职业档案、缺乏诚信,职场里鱼龙混杂,矛盾丛生。
事件回顾
第十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亮点之一是次设立职业信用展区,深圳拟率先在全国打造“中国职业信用公共管理平台”,企业在平台内建立员工的档案直至其离职,这意味着职场人因此拥有自己的电子化“职场信用卡”。
时事评析
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启示呢?
A现象:近半求职者简历“注水”
据介绍,根据我国人口普查资料不完全统计,全国持者已达60万人。经机构调查显示,在中国的求职者中有45%左右的求职者的实际工作经历、学习、培训等情况,与其提供的简历有出入。
“年轻的求职者平均2.4年换一次工作,而每换一次工作,如果存在信用问题,比如伪造简历、违反竞业禁止制度等情况,会导致求职方和用人方的损失。”平台负责人说。目前我国除公务员有档案外,九成的职业人没有完整的职业档案。
B雇主:屡遭前员工“黑手”
当年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公司怕前员工。劳动关系共存的时候,劳资双方难免有些矛盾,有时候是为了薪酬,有时候是为了迟到早退处罚这样的小事。一旦劳动合同解除,员工成了前员工之后,便对公司毫无忌惮。由于前员工往往通晓公司的运作,如果要报复公司,知道怎样出手才对公司具有杀伤力,因此,一些公司屡遭前员工的“黑手”。有的前员工毁坏了原始的数据,有的前员工带走了公司核心的技术……
C改变:共建职业信用体系
众所都知,“职业信用”建设在国外已经相当完善,在一些,每个公民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会信用号,个人信用成为整个社会信用的根底。而在国内,“职业信用”才刚刚进入人们的视野。
借第十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东风”,中国职业信用公共管理平台正式亮相。该平台向企业广发“英雄帖”,邀请企业到平台来为员工建立档案。“如果每一家企业都把给员工写档案直至其离职为止当成是自己的责任,那么,员工再应聘到新单位,新单位只要上平台查询,便可以知道该员工以前表现如何,有效杜绝简历。”一位负责人说。
D员工:有了“紧箍咒”干活更力
深圳一家工程有限公司在导入“职业信用管理”应用之前,就给全体员工开了一个动员大会,告知公司全体员工接下来公司要纳入“职业信用管理体系”。
接下来的时间,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惊奇地发现员工真的有了变化。以前迟到早退、上班聊天、干私活、炒股的现象不见了,大家都在积极地工作,积极地表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公司发现一段时间下来,人力资源管理变得更容易,公司人力资源成本也大大降低。公司一位员工打趣地说:“我感觉被带上了‘紧箍咒’,要知道,我在这个公司表现不好,下一家公司也会知道。”
E难点:需要时间培养共识
在“职场信用卡”平台的主页上看到,该平台的服务根据企业的员工数量规模收费,从几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对于付费加入这一平台,有些企业老板的感觉有点“肉痛”。 “这个员工都离职了,他今后好与坏,与我有什么关系?”一位企业老板接受采访时,表示不理解这个平台。
平台负责人解释说:“培养共识需要一定的时间,一旦建立之后,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据了解,这些电子信用纪录,除所在企业外,只有当事人自己拥有信用记录浏览权,个人隐私不会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