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老板:“顾客脑子里都咋想的?”
做大额满减的商户为什么访问转化率那么高?
顾客难道感受不到他们的客单价和其他商户没有太大差距?
折扣菜为什么那么多人点?
折扣菜不参与满减,最后同样的菜,大多数都是折扣菜贵于参与满减的原价菜,这些顾客难道没有计算过?
为什么有的店铺一点点力度的满减都能吸引到顾客?
难道都是堂食的老顾客在点他们的外?
现在顾客喜欢吃什么?
难道真的像每个商圈头部商户那样,烤肉饭、麻辣烫、黄焖鸡、米线这四大天王吗?他们的优势又在哪里?
大额满减
即便大额满减的实质优惠让许多顾客认识到并没有那么优惠,但它仍具有商铺列表栏无可比拟的优势。
顾客一旦进入商户列表,大额满减就如同画面感般传达一个声音:“白吃白喝还不点进来?”
那为什么大额满减可以持续利用视觉象形成高单量乃至高复购率?
那是因为顾客的点单流程:
当他第一次用外app点单,点开的99%是美食,也就是商户列表。这时大额满减占有加成,也有高销量加持,很容易吸引进店。进店后发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便宜,也需要十几二十元的客单价,不过这个价格,倒也可以接受。对于着急吃饭的顾客来说,下单时仍以为自己捡到了便宜。
而对于反复点单的顾客,当他吃到了大额满减的甜头,满减力度不够的店铺就已经不在他视野内了,他们只是会选择这家大满减还是另一家大满减而已。
至于为什么顾客感觉大额满减让自己能捡便宜,那便得益于价格标签给他们产生的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一个人对一件物品的价格衡量,取决于他第一次对同类物品的价格印象。
也就是当他第一次进到大额满减的店铺,看到一份饭三十块或者三十五块,他便认为这类餐品都是这个价格,满减给他们的惊喜感也就油然而生。当他吃到实物感觉不值那么多钱时,他们也会埋怨道:这样的东西也值三十几块?第二次之所以还会复购,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15元能吃到三十几元的餐品的填充感受。
相对于满20减20、满10减10之类的全额满减,制造优惠象的效果已经远远不如满22减21之类的大额满减了。
心理暗示方面,顾客会更相信大额满减而非全额满减。
顾客爱吃什么?
现在的外顾客是有消费能力的,客单价提升,也只是差一个理由,外商户的菜品是否值这个价的理由。
为什么我们去堂食就餐选择的家常菜在外平台却蔫了呢?
一个经营麻辣烫店铺近十年的老板说:“麻辣烫这个品类,你很难把它做难吃。”
麻辣烫、米线、烤肉饭、黄焖鸡这四大天王,不都拥有这个属性?
而家常菜就不具备这个特质,味道好坏全凭厨师那一把抓,盐多了咸,辣少了淡。
而且对于家常菜,每个人对某道菜,都有自己的味道印象。
归根结底,还是菜品标准化不足,口味差异太大,你也很难让顾客选择一个味道未知的菜,他不知道这个名为西红柿鸡蛋的菜到底是甜味还是咸味,也就无法让他点餐,更无法受他喜爱。
请联系网站,了解详细的优惠课程信息~
优质、便捷、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