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康复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多少人赚来的钱,现在再也不只是用于吃喝玩乐,反而将更多的钱花在身体保健养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社会对康复理疗人员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正骨——从字面上来看要“正”的是“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一般指的是“脊椎骨”。为何要正脊柱椎骨呢?我们认为:颈背腰腿疼的病人,很多时候是由于椎骨错缝(位)造成的,在日常生活或劳动中,摔、抻、扭、跌、绊、闪等动作即可能导致椎骨错缝(位),使其椎体内外失去平衡,导致腰椎间盘受力不均,出现膨出、突出、脱出,当超出人体生理承受或代偿范围时,突出物便刺激、压迫了神经,就会有一些不适症状的发生——酸 麻 涨 痛。
正骨即是——通过医者脊柱触诊、患者个体病情、 X光 CT MRI影像学三结合,能够准确判断和找出其病变处,采用特定的手法-正骨,将偏歪、错缝(位)的椎骨复位,同时,突出物与神经根产生位移,于是,各种不适症状逐渐好转、消失,病人得以康复。
通俗的说:正骨就是医者仅凭一双手,对脊柱椎骨病变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正”,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长、短杠杆手法,以其达到复位之目的。用现代话来讲,正骨运用的是一种生物力学原理。
前人对正骨手法及应用有精辟的论述,的《医宗金鉴》把正骨分为八种方法:即摸法、接法、端法、提法、按法、摩法、推法、拿法;具体应用中应遵循:“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做到轻、稳、准、巧,即要求术者在手法整复操作过程中要做到精神集中,小心谨慎,配合默契,有备而来,操作准确,用力恰当,果敢敏捷,灵活机动,争取不增加患者痛苦,一次性无创伤正确复位。
中医正骨手法:
步:检查偏歪错位的椎体。
首先确定第四腰椎的位置,两骨盆连线的中点即为第四腰椎。向下则为五腰椎,向上逆推则可知三、二、一椎。
先熟悉脊椎定位歌颈七腰五胸十二,肩胛胸七盆骨四。
大椎颈七向上推,逆推方便定病位。
所谓逆推:是由下向上推按。经多年经验本法对脊椎偏歪,增生比向下推按更容易,更方便定位。
检查方法
1、用拇、食二指分开由下向上推按,仔细体会有无硬结,条索状或压痛点等异常情况。
2、望诊法:正常的脊椎若无病变则脊椎颜色无异常,当脊椎偏歪或错位日久则在相应的椎休附近出现:青紫,红等色或点状,片状的色素沉着,斑生在哪一椎为那一椎有病变,对应的脏腑也有病变。
3、看突起:哪一段椎体在人站立时向后突起则该脊椎必有问题。突起一般不是单一,而是几全椎体“排状突起”胸椎上段突起为肺心病无误。中段突起则为肝胃胆病。当然凹陷也为病变。记住:过人的观察能力,是造就一个名医的首要条件。学会认真的观察是成功的前提。
第二步手法:放松肌肉
凡腰腿病放松必须由胸七放松至承山穴为止,这一点为极大多数或医生所忽。由上向下用按、摩、揉、推、拿、提滚等手法放松,共3~5分钟。
第三部手法:点穴法
压痛点,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每穴按30—60秒。指力不足者可用点穴笔代。
第四部手法:复位手法
现在流行的“斜扳法”极易出医疗事故,本人在这个基础上改良后定为“旋扳法”。本手法实即借鉴颈椎复位手法。
“旋扳法”:即利用上下,左右四种交叉旋转的力量,(即内家拳的螺旋力)综合运用,上面在肩部的手必须要有向上向后的力量。放在臀部的这只手必须向前向下的力量。四力形成旋转力度。则医生用力小,病椎易复位,病人无痛苦。
要点:
1、严重腰椎病在复位时,病人必须将头转过来,面向医生。
2、腰椎上段及胸椎错位者,医生在肩部的力量必须大于在臀部的力量。腰骶椎错位者,下部用的力量必须于上部的力量。
“旋扳法”适用于左右错位者,不适用于前后突出者。
曲膝扳骶法:
病人仰躺,医生用一手拉起一腿曲膝向胸部按压,凡有病的那一侧椎体必压不到胸部,然后叫病人双腿曲膝,医生用一手横肘按于胫骨部并向下压,一手向上向前搬顶腰骶部,两手协同上下,一起用力。本法适用于凹陷或前凸。
向后突者:用双手交叉按压法,按在病人病椎,叫一助手拉病人双腿向后拉。两人同时用力,即可复位。要点:后拉,下压必须同步。
第五步:协同疗法(也是重要的一步)
本法的理论。即:人是一个整休,一个人不论是胸椎,颈椎,腰椎。那一个椎休有病变,必将影响其它的椎休,如果只在其病变椎休复位,而没有在其“协同病椎”复位的话,那么这个病只治好一半,完全有复发的可能。
腰一对颈五,腰二对颈四。腰三对颈三,腰四对颈二,腰五对颈一。
即:腰一错位日久则颈五必有错位。在腰椎复位的同时必需复位颈五椎才是完整复位手法。望各弟子记住了。
第六部:复位后再从胸七放松至承山1---2分钟,以轻揉手法为主,不能让病人感到一丝痛苦,以免又引起肌肉痉摩,造成疗效降低。
学习中医正骨的好处是有很多的,如果对正骨有兴趣的可以来杏林大讲堂参加专业的正骨培训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