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对中医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医有一种“不通则痛”的理论。其实质就是指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人体经络不通而导致气血失调、淤血阻滞、痰凝积结、湿邪内阻、邪火结聚、湿衰失调这一系列各种病症疼痛的说法。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又说:“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这些就是说“不通则痛”的道理。
具体来说,就是寒气侵入到人体经脉,使原来畅通的气血因寒凝滞,气血流通不畅而发生疼痛。热气停留在小肠中,小肠热气太盛,煎熬肠内津液,则大便坚硬干结,腹部胀痛大便闭塞不通。所以各种邪气停留体内,与气血相结,阻于经络,滞于脏腑,气机不通,血液瘀阻,痰湿、大便等浊物留于体内,均可产生疼痛。
疼痛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时,临床取效的关键在于辨证施治。中医的“通”原本指气血通畅,而气血运行的通道叫经络,所以“通”也就是经络通畅。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纵行干线称经脉,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络脉。经脉以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为主,络脉以十五络脉为主。经络内连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功能调控系统。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说明经脉决定生死、诊治百病、调理虚实、运行气血、营养阴阳、濡润筋骨、滑利关节。
这个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组织的通道,是通过运行气血来调控的,人体气血的运行沿着经络循环无端。这个生命通道一定要保持通畅,一旦不通畅,就会发生病变。经络堵塞不通,就会气滞血瘀或气血虚弱,这样五脏六腑不能得到濡养,生理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中医对疼痛的康复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常用有以下方法:
一、推拿。指医生用各种手法来解除肌肉组织在处于痉挛状态下产生过多垃圾而导致的疼痛,推拿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刺激物质代谢,使疼痛缓解。
二、牵引疗法。在现代医学中使用着各种牵引疗法,例如骨盆牵引法、颌枕带牵引法、牵引床治疗法等。
三、针灸治疗。针灸术用于疏风散寒、温阳祛湿、泻热通络、行气活血等方法,达到祛病镇痛的目的。
四、拔罐疗法。拔罐可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舒筋止痛。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句话蕴含了中医对疼痛的理解与定义,看了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中医疼痛的理解也会有更深的一番理解。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多学习一些中医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更灵活地处理好自己或身边亲朋好友的身体健康问题。
免费提供问答解答,帮您轻松解决难题
申请免费试听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为您免费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