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光辉耀齐鲁--记菏泽市东华职业培训学校校长任演强
作者:菏泽市东华职业培训学校 发布时间:2016-2-23 本文被阅读 10353 次在长达20多年的创业过程中,他的目光始终没有远离过菏泽这方生机盎然的热土。因为他知道,在农村,有很多青年人都可以通过自己创办的华东职业培训学校改变命运,完成一生中的伟大转变,让走进繁华都市的梦想成为现实,实现自尊、自强、自爱、自立的人生目标。
他——就是菏泽市牡丹区东华职业培训学校(菏泽华东技校)校长任演强。
1989年,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26岁的任演强从牡丹区赵楼供销社下岗,面对人生的突然转折,立志在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的他心灰意冷,一度消沉,仿佛生活陷入无边的黑暗中。
苦难是坚强者的炼金石,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妻子儿女,面对家庭生活的沉重负担,从不认输的任演强选择了崛起和振兴。于是,他开始上街摆起了水果摊。由正式工作人员到小商贩的瞬间转变,令他不敢抬头正视购物者,每每看到熟人,他就悄悄地把身转过去……
“树挪死,人挪活”,渐渐地,他从下岗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发现生活中的商机处处存在。经多方考察后,任演强将目光转向了“馒头生意”,他东拼西凑的借来5000元钱,购置了馒头生产设备,并广泛调查市民的“馒头口味”。多方拜师学艺,终得真谛,他生产的馒头迅速打开了销路,半年后,他的产品便占据了城区市场70%的的份额,创下了馒头销售的高记录,一度被人们称为菏泽城的“馒头大王”,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掘得了创业的“桶金”。
面对事业的小成功,不满现状的任演强又开始了新的经营“搜索”。在90年期间,他发现当地的年轻人找工作难,具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更少,外地的用工单位招人也难。如果为用工单位定向培养技术工作人员,岂不是两全其美?萌生了这样的念头后,他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市场调查。
商机无限,行者为先。任演强在菏泽北外环(现黄河路)中段租赁了1000余平方的场地,创办了菏泽华东职业培训学校,开设了电焊、特种焊、电子等专业,开始了二次创业。
1999年,任演强培训出了第一批熟练掌握电焊技术的合格学员,成功地输送到青岛中集、漳州中集上岗就业,月收入都不少于2800元。学员凭借着良好的素质和过硬的技术得到厂方认可,成为工厂的骨干力量,树起了东华职业培训学校的形象,实现了办校“开门红”。从此,华东职业培训学校声名远扬。
“技术是和时代同步发展的,只有让学员掌握了新技术,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岗位,获得大的经济价值。”任演强如是说。为使学员跟上技术发展的需要,该校始终坚持“以技为本,视诚为信”的办学宗旨,坚持“创建现代化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的目标,狠抓基本建设,改善师资队伍,深化教研教改,形成办学特色。在教学过程中融理论实践于一体,学校从解决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师入手,扩大一体化教师的比例,强化实际操作,培训实际技能。并特聘请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任教,实行校企强强联手,让企业技术骨干不定期来校指导学员的实际操作,实现了学校理论教学、学员实际操作及企业实际需要之间的统一、衔接和融合,形成了自身特色,这种教学模式被多家媒体竞相报道,并广泛推广。
面对事业的成功,任演强深感压力在肩,他说:“我们学校不但要教给学员一技之长,更要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提供服务。”于是,他结合时下用工需求,在原先基础上,及时开设了车床、铣床、数控、电工电子、计算机、挖掘机、装卸机、叉车、吊车等10多个专业,特别是九大黄金蓝领就业技能培训更是备受欢迎。学校资产也迅速发展到900多万元,新征地建设的7000多平方米的教学基地已投入使用,学校发展又站在了新的起点。
目前,威海、天津、青岛、苏州、厦门等地的客户以及漳州中集、南方中集、扬州中集、上海思考电子、上海龙工等20多家企业和学校签订了常年用人合同,实行“订单要人”,并确保安置在中集企业的工人工资不低于5000元,其他职业2500元左右。10多年来,东华职业培训学校共办学158期,培训学员4万多人,并全部顺利就业。该校毕业生河南兰考县小宋乡的贾磅磅,被安置到深圳市福尔园实业公司工作,在短短几年内,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就由一个普通的电焊工成长为公司的工程主管。
一分汗水,一份收获。在任演强的开拓创新和全体教师的努力工作下,东华职业培训学校连年被市、区劳动部门评为先进单位、社会力量办学合格单位、民办学校先进合格单位,2009年被菏泽电视台及牡丹晚报评为2009年度百姓信任的学校,2009年被中共牡丹区委、牡丹区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单位,2010年元月被齐鲁品牌协会评为鲁西南,全市被市政府为2004年国际牡丹花会焊工培训安置基地,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任演强也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东华职业培训学校成为广大就业者学习实用技术的平台,实现心中梦想的舞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痴心职业教育的任演强回望自己走过的这条路,无怨无悔。面对未来,他信心百倍,立志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演绎菏泽职业教育的神话,谱写“十年磨一剑,光辉耀齐鲁”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