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的行为是孤独症孩子一个较为明显的症状,比如不断地眨眼睛,不断地把弄着自己的手指,不断地看着旋转的物品,像风车啊、风扇啊,又或者是回家只能走同一条路,换一条路走孩子就会大叫...这些行为都是是孤独症孩子刻板行为的具体表现。
面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家长是又辛酸又无奈,究竟怎样做才能改变孩子的刻板行为呢?
为什么孩子会有刻板行为?
首先,每一个行为的存在,都具有其原因和意义。孩子之所以会产生刻板行为,可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1. 无事可做
当孩子没事情做的时候,他就可能会产生刻板行为。若孩子能全身心地参与其他活动中去,一般较少发生刻板行为。
2. 感官刺激
无聊,加上做某些刻板动作时可以带来感官上的快感,于是,这些行为就被自己强化了。没有什么比获得快感更有力的强化。
3. 获得关注
有些刻板行为不是被自身强化,而是被他人强化。比如孩子一敲打自己的脑袋,家长就马上关注孩子,有时候甚至会大声严厉地指责、打骂(被打骂也是一种关注),或者是孩子立马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别人给自己东西也是一种关注),那么孩子就会知道“我一敲打自己的头,我就能得到妈妈的关注”。
孩子的刻板行为如何干预?
1.不要让孩子一个人闲着
当孩子一个人独处或者无聊的时候,他会用自己的刻板行为来打发时间,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刻板行为。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运用结构化的日程表,把孩子一整天的时间做个规划,让孩子在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情,以此来填充孩子的空余时间,减少刻板行为的出现。
2.寻找代替活动,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出现刻板行为时,我们应该立刻介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让他在自己的世界里面越陷越深。
例如孩子不停的玩手,我们就可以教他玩手指游戏或者玩橡皮泥,总之用有意义的活动代替无意义的刻板行为。
3.不停的泛化
每学习一个新事物,一定要给孩子泛化,避免孩子出现刻板行为。例如我们用卡片学习猫,我们就要带孩子去看真正的猫,不同颜色的猫,让孩子听猫的叫声,摸摸猫的身体。
让孩子多感官一起参与,来对这个猫形成一个更立体的印象。这样孩子对猫的认识就不会刻板的停留在卡片上了。
4.提高孩子的能力
其实孩子出现很多刻板行为,追根究底还是孩子自身能力的缺陷,当能力一旦提上来,孩子很多的刻板行为也会随之而消失。
例如孩子一直走同一条路线,但是当父母带孩子走很多不同的路回家之后,孩子也能慢慢改变这个刻板形式。再比如孩子总是问同一个问题,重复同一句话,但是当孩子能力上来,能够真正理解他们问题的意思,就不会再重复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