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封丹寓言》中那头困惑的驴子与AP宏观经济学
理性人在做决策时会比较收益与成本的大小,但大多数人并非是理性的,经常把不应该考虑进来的考虑进来,把本应考虑的却忽略掉。伯南克在《宏观经济学》的第一章中特别列出了四种人们经常犯的决策错误,他也是受到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关系学教授Daniel Kahneman(其对经济学的贡献在于将心理学的前沿研究成果引入经济学研究中,并开拓了行为经济学这一崭新的研究方向。)的启发。
人生在世,不断面临大大小小的各种选择,我看到有些朋友经常患得患失,后悔遗憾。就像《拉封丹寓言》中那头困惑的驴子一样,面前摆了两捆很棒的干草,但它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吃哪捆,最终生生饿死。该 拿什么来拯救你呢,我亲爱的朋友!我告诉他们学习经济学吧,能帮你提高做决策的质量,或者至少在面对得失的时候心态会坦然很多。如果你本就是乐天豪放派, “千金散尽还复来”,从不经营算计,那么也看看这些好玩的例子,当做锻炼脑筋吧!同时也体会“假设”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魅力!
错误之一:按照比例而不是价值来考虑比较成本和收益
假设你在清华校内能以400元到一只钢笔,而朋友告诉你,你可以在中关村以200元到同样的一只钢笔,路程是半小时自行车。你会去哪儿?
假设你在清华校内能以6000元的价格到一台lenovo笔记本,而朋友告诉你,你可以在中关村以5800元到同样的一台笔记本,路程是半小时自行车。你会去哪儿?
我们先看个假设,理性人会比较去中关村钢笔的收益和成本,在这里,收益是200元,成本是半小时时间和骑车劳累,后者不是定量的概念,这怎么比较啊? 我们假设,有人付你钱让你帮他跑腿从清华去中关村办个事儿,他给你1000元你愿意干吗,给你600元呢,400元呢,假设他给你180元你是愿意的,但 给你179元你就不愿意了,那么我们认为对你来说跑这趟的成本是180元。那么因为收益(200)大于成本(180),你会去中关村钢笔。
再来看第二个假设,收益同样是200元,成本同样是半小时时间和骑车劳累,所以作为理性人,你也应该去中关村笔记本。但一项调查发现,大多数人会去中关村 钢笔但不会去笔记本,理由基本都是“去钢笔值,因为你省了50%,但笔记本不值,因为你才省了3.3%“。理性人应该比较价值,而不该受百分 比的影响。但作为一个学者,既然观察到了人们--而且是多数人都会在决策时受百分比的影响,那么这在学术上就是不可忽略的一个研究点了。
下次接着讲另外的决策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