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云南新东方培训
置顶
招生热线:400-800-2178

学校地址:云南新东方全日制复读学校(昆明市五华区黑林铺直街22号)

毁掉一个孩子,就是盯着他,盯着他,到晚盯着他!

93 2020-12-02 09:04:41

学习笔记

周日陪孩子去班上课,家长休息室里一位妈妈正利用课间时间给儿子辅导作业——

    你这个字竖写得不直,擦了重写;

    不行,这个笔顺错了,再写一遍;

    别老是抖腿,什么毛病;

    你怎么老记不住,这个地方不应该这样……

    妈妈不停地指指点点,孩子嘴上不说话但一直拧着眉毛、抓耳挠腮,说实话我有点看不下去了。

    这时一个打进来,那位妈妈去楼道接。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小男孩居然安安静静地写作业,没有抖腿,也不抓耳挠腮了,跟刚才的状态判若两人。

    我由衷地替那个孩子舒了一口气。

    这世界上有一种“瘾”,叫“盯孩子瘾”。

    有这种瘾的父母,就像一架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紧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希望孩子的一举一动,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在这个焦虑的时代,父母都在拼尽全力让孩子更,

    但我想说:这样不留死角地盯着孩子,真的会把孩子逼疯!


有一种好,叫“一切为了孩子好”

    对于很多家长而言,到晚盯着孩子完成一项项“任务”,会感觉生命非常“充实”。

    然而家里有一个时时刻刻盯着自己唠叨的家长,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不堪承受的压力。

    在电视剧《少年派》里,林妙妙的妈妈王胜男,吃喝拉撒每个角度都关注着妙妙的表现,下面的唠叨,可能我们都听过无数遍:


    你怎么洗手的?香皂要搓两回,泡沫要停在手上一分钟,流动的水再冲洗一分钟!

    怎么还不从厕所出来?你在厕所生根了吗?

    每天中午和晚上都要给妈妈打个,每天!

    电脑我搬走了,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别整那些没用的!

    其实随着孩子长大,父母需要给他们一些自己的空间了。但可怕的是,父母生活的焦点,永远只有“孩子”这一个点,而且要求这个“点”时刻按照自己规划好的轨迹。

    就像电视剧林妙妙说的:“我不是你的全世界啊,你除了我,大千世界还有很多值得你关注的事,你怎么就盯着我不放啊?”


    《圆桌派》一期节目里,窦文涛的一句话道出真相: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这个产品,自己宝贵的这个产品,如我所愿。父母把自己当作制造机器人的那个造物者,我制造了他,那么他按照我设定的程序,完成了目标,我人生得以圆满。”

    看起来是为了“培养孩子”“为孩子好”,背后却是对孩子极强的控制欲。

    父母这种高控制型的爱,就像在炎热的夏天,给孩子身上盖上一条棉被,虽然温暖,但到最后会透不气来,最终害了孩子。


父母的过度关注,让孩子活成了躯壳

    不可否认,父母细心地盯着完成各项“任务”、被管大的孩子,在短期内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也会取得一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然而孩子面对的问题是:我是我自己,还是爸妈手里的“提线木偶”。


    曾经在一个游乐场,看到了这样一幕:

    一个6岁左右的女孩要攀爬绳子编织的网,她的妈妈一边扶着她后背,一边不停地指导:“嗯,对的,先踏出左脚,再抬高一点点,小心,踩稳了;现在抬右脚,对,就是这样,太棒了!”

    忽然,这位妈妈的手机响了,妈妈走开去接。那个女孩就一直在那儿等妈妈,一步也不敢迈了。而她身边,比她年龄小得多的孩子,都在自由爬上爬下。


    如果父母总是习惯事事指导孩子,那么在孩子心里,我是不重要的,离开了爸妈我什么都做不了!

    类似这样,家长每一次“为孩子好”的指导,其实都是在削减孩子的自由创造力、消耗孩子的生命活力。

    心理学家李雪更直接地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台湾女星狄莺38岁高龄才生下孙安佐,对他非常“溺爱”。孩子小的时候吃饭不好,她会花7个时耗在儿子吃饭时,直到儿子吃完;

    担心孩子睡觉一直陪睡到15岁,直到儿子有了生理反应才分床。学习和生活琐事更是包办一切,孩子的个体发育和心态已经扭曲。


    送出国外留学后,孩子出现暴力倾向,私藏弹药支制造校园恐怖事件,被警察带走。

    你管着孩子,在孩子面前扮演上帝,他是能比别的孩子少失误、少走弯路、少踩坑,

    直到有,孩子要离开你,需要自由飞翔时,他们的心理才会瞬间崩塌!

    运气好的,自己经过痛苦的煎熬,获得重生。运气不好的,造成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

    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勇气冲到自己生命的,没有面对过一次次自恋的破碎,没有在一地鸡毛中重拾自己的勇气,那他永远不会长大。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是父母对孩子们深切的爱。

    懂得放手的父母,才能养出独立、有见识的孩子。


别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龙应台说:如果你把孩子盯太紧,那你就成了他的绊脚石!

    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给孩子的语言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的时间过久,都会引起心理上极不耐烦或反抗现象。

    父母过多的关注、过度的唠叨,每天无数个要求,小到喝牛奶、喝热水、穿秋裤,大到考多少分、拿多少名、上什么大学……

    不管是出于对孩子好,还是对孩子的期望过高,都是对孩子的一种逼迫,他们可能在沉默中爆发,或者跟父母越来越对立。

    再或者孩子只能委屈和压抑自己的想法,发展出一个虚的自我,过分贬低自己。


    孩子上幼儿园后,作为父母更加艰巨的任务,不是一直管,而是不断地往后退,让孩子自己往前冲。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有担心,但更多是在一个孩子够得到的地方,做保护。

    在《麦田的守望者》里,作者塞林格说:

    “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

    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

    其实这种状态非常像养孩子。如果你总是忍不住控制孩子,可以做做以下尝试:

    1、界定价值

    高晓松曾在《奇葩说》的一期节目中讲了一件事:

    妈妈因为忙着老年合唱团的事情,把他的生日忘了。他说:“我今年生日,妈妈没来,我特别高兴,她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情,我觉得很好。”


    每个人都需要寻找价值感的来源,但千万别都放在孩子身上,当你不需要管孩子那么细,或许你们的关系反而更舒服。

    2、界定责任

    通常控制型父母,常常误认为“我需要对孩子负责”,但事实上,很多责任是孩子的,不是你的。

    日常与孩子相处时,你可以时刻提醒自己,这是我的责任,还是孩子的责任?

    孩子的作业没写好,这是他的责任,应当让他自己承担。

    孩子不爱吃饭,我的责任是提供更丰富的饮食,但我不负责她吃多少。

    3、别总盯着孩子身上的问题

    做父母的内涵不是“教”,而是“养”。

    很多妈妈很实在,看孩子一眼,能发现孩子身上3个问题,忍不住就要发火指出来。

    有的妈妈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不是将自己的担心、内心的不安、焦躁的情绪一股脑地抛给孩子。

    而是让自己先“虚”下来,给孩子一个情绪空间,用良好的情绪滋养、保护孩子,这样才给到孩子内心成长的动力。

    愿你做个守望型父母,给孩子更大的空间,

    孩子有越多的自由,就越有机会发展出真正的自我,

    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本文来源于智慧父母V(ID:zhfm831),智慧父母关注0-15岁孩子的成长教育,旨在帮助有远见的父母养育终生成长的孩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云南新东方培训

免费提供问答解答,帮您轻松解决难题

热门动态

申请免费试听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为您免费回电

立即申请
刷新
图形验证
关闭
>>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