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开幕的电影工业技术交流上,出现了罕见的一幕:40多家参展的电影特效公司及国内外电影技术公司的负责人隆重地从长长的t台红毯上走进会场。
如果要盘点2016年中国电影的赢家,“后期技术”应该可以入选,奇幻、cg等技术型影片让各大技术团队今年在电影圈狂刷存在感。《寻龙诀》的成功捧红了天工异彩,《爵迹》让原力动画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三打白骨精》、《盗墓笔记》等霸占票房位的时候,视觉效果的冲击力让观众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五毛”这类调侃越来越少。
这一切背后,资本当然是大的推手。短短几年间,大量涌入的资本带领中国电影进入大片时代,魔幻、视效、科幻类视效大片纷纷涌现,也带来对视效团队的需求,后期技术公司和视觉效果公司应运而生。中国电影后期从完全依靠外来团队,到建立起涵盖cg视效、vr拍摄、3d技术、实体、moco、dit流程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完整产业链,其中高水平团队的水准日渐与国际接轨。
讨论了多年的电影工业体系突然到来,从行业大咖,本土野生小公司、布局中国的好莱坞大师还是制作方,都面临着一场工业化和标准化的洗礼,在这场电影技术的竞技中,是合纵、连横还是闭门造车,每一个人的选择都至关重要。
至少面对国内的电影项目,很多公司已经具备了超越好莱坞的竞争力。至于中国的电影后期技术领域何时能够出现自己的工业光魔?除了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后期团队与电影项目的协作方式。
对比好莱坞,中国的电影工业体系还称不上成熟,高速发展后,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协作方式等多方面的挑战更加严峻。
中国电影票房在经历多年的飞速增长之后,今年出现下滑,在清华培训中心教授尹鸿看来,这更加意味着中国电影工业转型的急迫性,要从粗放的追求gdp模式,向集约化、系统化的版权经济新市场转型,而技术的发展对整个工业体系的完善、提高文化竞争力至关重要。“电影后期的技术型公司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在转型中发挥着作用”。
全流程大咖与野生小公司
有意思的是,几乎每一个小型技术公司,都声称参与过《寻龙诀》、《九层妖塔》或者西游记系列等大片的特效制作。
他们说的没错,但这个圈子里真正重要和有话语权的,是所谓的“全流程公司”。简单点说,电影工业化时代,一部电影可以根据镜头数量、模式等打包分配给不同的团队制作,负责统筹的是掌握核心技术的全流程公司。
由四家后期制作公司整合而成的天工异彩是国内少有的全流程公司,业务涵盖剪辑、调色和视效合成。《寻龙诀》总共有1500多个数字镜头,其中有1000多个镜头由天工异彩完成,另外几百个镜头被分包给好莱坞团队。天工异彩副总裁,联合创始人王璇笑言自己是“包工头”。
总包公司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还要有能力协同各方分包公司共同完成项目。比如天工异彩将《寻龙诀》中的毛发、怪兽、水、火、焰火爆破等物理上的难题,以及“镜面”等高难度cg效果镜头,交给了更擅长这些的其他公司。
除了总包公司,市场上也有大量专注的技术公司。在物理方面,有肖进、盛悦国际等团队专门做化妆、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在数字技术方向,有聚光绘影、原力动画、追光动画等,工业链环节上还有上百家“野生发展”的技术公司,从广告制作转到影视剧领域。
刚刚兴起就出现泡沫的中国特色,同样出现在后期制作领域。特别是那些门槛相对较低的环节。以化妆闻名的盛悦国际已经感受到了冲击,大量同业公司聚集在北京的艺术村宋庄,盛悦国际董事长王乃鹏说“现在的宋庄已经不是艺术村了,是宋庄村。”
盛悦选择往产业链走,从2014年开始,把重点放在化妆之外的其他物理方面,从服装、模型到更为复杂的机械仿生,从传统的线控、电控、液压、油压到盛悦自主研发水压系统,各方面都在尝试。现在则集中开发科幻和灾难类型,专攻飓风、冰雹、雪雾。
同时,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的技术团队也纷纷抢滩中国电影市场,几十年来积累起的经验优势和人才团队足以“”大部分国内公司。亚洲的团队与中国的文化背景远小于好莱坞,在价格上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
由于竞争激烈,本土公司普遍利润极低,在技术研发上的投资也有限。王璇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中国影视工业后期联盟的副理事,在他看来,本土公司时刻不能放松警惕,“我们国内的技术公司应该抱团取暖。我们从零开始积累,现在的每一小步革新都是中国的,这必须珍惜。建立中国电影后期工业的联盟至关重要。”
爱恨交织好莱坞
中国电影工业化来源于对好莱坞的学习和借鉴。在商业片萌发的早期,制片方选择砸钱请全好莱坞的团队来做视效,动辄上千万美金的投入。但重金砸出来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2011年拍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时,制片人王海峰请了美国后期团队,最后还是被观众诟病为“五毛”。“《大闹天宫》的现在看来是不及格的,和外国团队没有达到有效的沟通。那时候,国内制片人还没有形成视效制作的意识和专业度。”
除了语言障碍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的沟通困难,国外大师也都有很强的戒心。《寻龙诀》的制片人陶昆就有一段尴尬的经历,“前几年拍《画皮2》,好莱坞的团队做化妆时,根本不让中方工作人员进入。拍《风声》时花大价钱请来航拍团队,好吃好喝伺候着也不让我们观看操作。”
制片方现在有了更多的选择,从性价比上考虑,一般选择由国内本土的后期制作公司统筹,某些工作用海外的人才来补足。实际上,很多核心技术上还是掌握在好莱坞手中。 性价比仍然是本土公司大的优势。“今天大家觉得中国电影有钱了,其实真的是挺自大的,比如,你有一千万,可能面对人家讲的就是一千万美金,你想乘以6,其实我们并没有那么有钱。”陶昆说。
现在中国电影对标好莱坞,已经从单纯的虚拟场景,到整个后期流程制作和管理,深入到工业体系的各个环节。《三打白骨精》制作过程中,王海峰的团队借鉴了好莱坞经验,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进行前期剧本评估,并运用了dit管理等技术控制后期流程。
在好莱坞,视效大师们拥有很高的地位,技术团队在电影开发的每一步都有关键作用,从前期的概念设计、虚拟拍摄,到后期的全流程制作,而不仅仅是拍完后才“修修补补”。“后期团队早期进入可以更好地规划镜头和场景,对比哪些需要做,哪些实拍效果更好。创意部门和后期部门,更好地在虚拟拍摄的环境里,去把他们的点子完整地、有视觉化地呈现出来”。
在国内这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理念,在《寻龙诀》里的虚拟拍摄的镜头在实际操作中应用率达到了75%以上,节省了时间和资金成本。王璇认为这是“创造历史”的一步。在《寻龙诀》制作期间,视效总监也拥有了很大的话语权,“和乌尔善导演一直在角力。”
好莱坞也开始转变思路,从初的外包镜头,转变为深入到国内电影的后期制作中;从被动的后期制作,转变到从创意的源头就介入影片。如以《哈利波特》系列闻名的dayne cowen,就作为新加坡vhq的席技术官参与了包括《狼图腾》在内的多个项目,《魔幻森林》的视效师ron fisher在国内参与了多个项目的研发,这两年的生活都是北京和la两点。
此外,原力动画、天工异彩等多电影后期及动画公司,都请到了好莱坞技术人才来国内任职。其中《阿凡达》的视效大师shawn dunn出任原力席技术官,指导完成了《爵迹》,创新拍出国内部全真人cg电影。
“与中国团队合作就像退后了20年”,cowen直言。但是他也坚信创意无国界,“我们会从项目成立开始就积极与各方沟通,也会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的文化和表达方法。”
语言和文化背景的障碍仍然是好莱坞和中国电影之间的巨大隔阂,尤其是在以中国审美和历史为背景的玄幻古装题材上。好莱坞们也都建议,国产后期制作无需一味地追求好莱坞技术,应该根据本土需求,独立开发技术,形成自身独有的竞争优势。
没钱就别做后期了?
中小影视公司甚至网络大电影可能是下一个潜力市场,但对于已经习惯于服务大片的后期公司,双方的合作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
一个网络大电影公司的负责人问王海峰,“我们在开发一部《清明上河图传奇》的网络电影和网剧,投资达到了6000万,想要在后期视觉效果上多一些投入,控制演员的成本,您有什么建议呢?”王海峰直接回答,“这个投入的话,我建议你就不要做后期了。我们控制后的演员成本也要大于这个数。”
王璇把电影项目和后期团队的选择比作是一次“相亲”,“其实就跟两个人是一样的,需要的是门当户对的婚姻、势均力敌的爱情,在我们这个领域是一样的。天工通过多年积累,才拥有了全流程开发制作的能力,相当于有房有车,才有可能和《寻龙诀》这样的亿级项目合作。”
怎样选择到匹配的合作伙伴,对于中小型影视剧公司就是找到廉价物美的“良心”团队。这确实是个问题,大量后期公司的涌入和教育体系的不健全,也导致了整体后期制作水平良莠不齐,报价混乱。
甚至,市场上还没有统一的工作量衡量标准。大师dowan介绍说,在好莱坞,制片方可以通过业内统一的后期分镜表,来对比不同团队的视效制作需要的镜头数量和效果,并根据一系列的参数来估算开支,从而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广泛形成这样的标准化体系,后期公司报价可以根据镜头数,镜头难度和花费时间等多种参数来报价,也让制片方在估算成本时无的放矢。
从“不知道视效”到“迷信视效”,中国影视剧走过这两个阶段只用去两三年的时间。随着玄幻题材的火热,出现了很多美轮美奂的电视剧、网剧和网络大电影功能项目。从制片方和导演角度来说,对后期视效的理解不够,专业知识不足也是无法短时间解决的硬伤。
反观好莱坞,卡梅隆、诺兰等知名导演对视觉效果的技术原理都了如指掌,甚至还多次到工业光魔讲课,国内的导演和制片则很少亲自跟进后期,对于效果往往也只有一句“宏大、炫目”,提不出具体需求。
王璇认为,一个成熟的电影体系,不应该只有一部《寻龙诀》来刷存在感,后期流程的管理和视觉效果的呈现应该更广泛地运用到全行业的影视制作中。
“中小成本电影或者电视剧,网大等项目,可以选择大公司的某一个部门的业务板块,来增强特定的效果,或者找一点中小型体量的公司。我知道业内有一家视效公司只有20人左右,照样完成了《老炮儿》等知名电影的全流程。”他说。
电影行业的蓝翔技校
一位家长问姚骐,"我的女儿今年上高二,从小就喜欢做玛雅,不知道在国内要选什么学校呢?"
美籍华人大师,毕业于南加州培训中心艺术培训中心的姚骐不知道如何回答。“据我所知清华北大应该是没有这个专业的,只有基础的编程,并没有我们所学的计算机图像学。”
这位家长的困惑,也是中国电影工业发展到现在长久为结局的问题——后备人才的培养。冯小刚导演之前在海南的中国电影投资高峰上“开炮”所言,中国电影圈极度欠缺人才,急需“蓝翔技校”培养基础人才。
目前,后期制作公司需要三类人才共同支撑,艺术方向的人、技术方向的人和管理方向的人,但是公司多是由制作人出身的团队搭建。行业现状是,不仅在技术后备人才不足,艺术设计等方面也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机构。例如,《哈利波特》的场景其实是由专业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出身的概念设计师打造的。但是中国电影里现在的大部分实体场景还是由美工来担任,因此大量的项目前期需要在韩国、好莱坞等地寻找概念设计师。
虽然还有很多学校开设了动漫、影视特效专业,但大多数毕业生无法直接胜任影视公司的工作。原因很简单,就是当下教育内容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产生巨大出入。培训中心的老师本身没有工作经验,的人不会下到培训中心里授课。
对比已有百年历史的好莱坞,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并不完美,诸如电影行业内的人才培养如何解决,整个行业的信息如何共享等,当下仍是瓶颈,只能留给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