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式蛙泳身体姿势特点:在每个动作周期中,平式蛙泳的身体姿势相对来讲比较接近水平位置。呼吸通过低头和向上抬头来完成。一次蹬腿一次划手结束后,有一个短暂的相对稳定的滑行时间,此时手臂和腿部保持伸直状态,身体适度紧张的俯卧于水面。头略微抬起,身体保持很好的流线型。当划水和抬头吸气时,头抬出水面,肩部上升接近水面,并开始收腿,但这时身体仍然较水平地俯卧于水面。
波浪式蛙泳的身体姿势特点:波浪式蛙泳的精髓为“追逐波浪”。肩部露出水面,髋关节位置相对较低,身体与水平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根据几何学两点之间直线短。因此,人们会觉得直线方式在水中游进是快的。但是,规则的限制使蛙泳不能持续在水下前进,而人体又不可能克服重力在水面上游进。而波浪形运动却可以解决这个矛盾。
自然界中,光和声的传播都是以震动的方式进行的,其速度快且穿透力强。猫科动物以奔跑迅速而见长,它们奔跑的动作轨迹也呈波浪形。波浪的速度受对称性和波长、波幅的影响。在对称的条件下,波长越大,波幅越小,速度就越快。
在波浪式蛙泳中,肩的动作轨迹从侧面看是对称的波浪形,波浪呈对称形起落,在吸气后没有突然的下落。在运动员自身条件的情况下,波长越大越好。事实上肩的波浪形轨迹大部分时间是在水面上的,在水下的时间很少,肩部潜入水下的目的是使臀部和腰部上升到较高的位置。
平式蛙泳大腿收的幅度较大,收腿结束时大腿与躯干成120~140°角,两膝约与髋关节同宽。大腿与小腿之间成40~45°角。这是因为平式蛙泳的身体姿势较平,如果大腿前收的幅度太小,小腿和脚在收腿过程中就会露出水面,使身体的平衡遭到破坏。但反过来,大腿前收幅度较大,使大腿的挡水截面增大,形状阻力增大,会使前进速度骤然下降。
而波浪式蛙泳不同,由于肩和背部提出水面,髋关节和腿下沉,大腿前收的幅度很小,小腿和脚也不会露出水面。这样在收腿过程中,大腿与躯干形成一个较大的钝角,迎面的水流不会突然改变流动方向,使身体受到的阻力不会突然增大,前进速度不至于大幅度下降。
平式蛙泳在蹬夹水时,为获得较大的蹬水面积,小腿和脚内旋,位于大腿的外侧,通过大腿的内旋和伸髋使大腿带动小腿向后蹬水。向外后方的蹬水直到两腿的膝关节接近伸展时。之后小腿和脚掌继续向下和向后蹬水,腿在向后蹬的同时向中间夹紧。在夹水的 后阶段,两脚由原来的背屈转为拓屈,动作有力才能表现出鞭状动作效果。在两脚蹬夹接近并拢时,两腿自然地从水下向上摆到接近水面的位置,使腿与躯干保持直线,准备滑行及下一次动作。
波浪式蛙泳大腿收腿的幅度不大,蹬水过程呈螺旋状,速度很快,主要利用脚掌的旋转产生推进力。腿的瞪夹动作使髋关节升高,协助形成躯干的波浪动作,虽然波浪式蛙泳的瞪夹力量没有平式蛙泳大,但它速度快、频率高、阻力小和前进速度均匀的特点可以弥补其不足之处。
如果说平式蛙泳的吸气还需要借助抬头才能完成的话,那么对于波浪式蛙泳来说,吸气并不是依靠向上抬头来实现的,而是随着肩和躯干向上、向前的波浪动作。头自然地前伸,露出水面吸气由于没有突然向上抬头,也不会破坏身体前进的动量和身体的流线型;在吸气结束时,头还可以通过前摆插入水中减少阻力,引导伸肩和躯干的波浪动作。对于波浪式蛙泳来说,头和肩离开水面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吸气,而是形成波浪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式蛙泳的呼吸
波浪式蛙泳的呼吸
蛙泳臂腿配合技术比较复杂。常见的平式蛙泳配合技术是手臂外划水时,腿自然放松伸直,手内划时沉腿屈膝,手向前伸臂到2/3时蹬夹。
与平式蛙泳的“划水一蹬水”配合节奏不同,波浪式蛙泳的配合节奏是“划水一前冲一蹬水”。前冲是波浪式蛙泳的独特之处。它发生在内划结束和蹬水开始之间,此时手和前臂正好在水平面上并与水面平行前伸。划水和伸臂开始时胸背部反弓,前冲时背部上拱。
波浪式蛙泳与传统蛙泳的显著区别还在于,由于内划的反作用力,头和躯干上部离开了水面,肩部也提出了水面,双肩拱起至几乎碰到耳朵,从而有效地减小了前进时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