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难度,acca考试本身其实难度很低,因为只需50分即可通过,并且考试模式很固定。下面请看厚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难度要点:
不过要论难处,可以归纳为两点:
一为中国人考英文考试在语言和思维上的阻碍,二为每科考试内容太多、要点太杂、书本太厚。
那么相应的对策也有二:
一是提高英文水平,不要认为光学acca就能提高英文水平,毕竟它是职称考试,不是来教英语的。英语水平不好不仅学得吃力,而且学完也不会有什么提高(要说阅读能力,中国人阅读没有不行的)。所以我们需要花大量的精力提高英文水平,在此bec考试,bbc或cnn广播以及美国大选辩论等节目。我认为,英语要达到什么水平呢,就是要学会英语的逻辑:一口气能说出带n个从句的句子,能一口气将一句话写得像一段话那么长。这时,我们就可以把英语当作一个工具,所有的思考、思想、思路都以它为工具表现出来。如此才能做到在考试的时候,即使各位不记得具体是什么,也能够把心中的想法连贯且迅速地表达出来。
二就是应对繁杂的书本知识。我考p2、p3、p4、p7四科,如果每本书一遍一遍地吃,时间肯定是不够的。在acca的考试体系中,书本只起到参考作用:花3-5天时间看一遍,把知识点记下来,接下来就是做题了。在做题的过程中实在不懂再去翻书。原因在此:书上只有知识,但知识本身不足以让你通过考试。在做题中你才能学会怎样解决问题,同时做题本身就是对考试的模拟。
那么,要做多少题?自己之所以能连续通过14科,以为在于一直遵循一个原则:把练习册做两遍。之前我说的看书做题模式可能不适合大家,因为我是自学的,而大家一般情况下要跟着老师学。但是,练习量这一条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考四科的话,每本练习册70题,两遍就是560道题,还不包括考前做的。
有人要问,怎么能做这么多题?现在我们来就“做题”这个环节进行价值链分析。相当一部分时间大家做题的时候都在抄表,填格式,或者写一些繁琐的句子,甚至有些同学只是无脑地在背格式,这些流程是没有价值的。我做题的时候,只写非常简单的几句:核心的格式和计算。当然要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如果觉得复杂,在纸上画上几个流程图或思维导图就能帮助理清关系)。至于纯粹的文字题,在脑子里过一遍就行了,前提是英语水平能保证想的和写的没有任何差别。运用这个方法,到后来我的效率越来越高,有些题做到了三遍以上。达到了这样的练习量,在考场上做的绝大多数题都会有种看见亲兄弟的感觉。
有了这样的 “商业模式”,就能大概规划自己的学习量了。这次的四科考试,鄙人大概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平均每科也就是18 天左右。千万别以为越早准备越好,个别同学准备了半年,其实可能落个二八准则,也就是前面80%的时间只完成了20%的工作。参加acca考试,重要的是方法,有了成熟的运作模式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时间规划的意义也就是在产品出厂后能时间掉,如果生产太早的话就只能自己背负仓储成本和减值风险了。如果在f阶段,死堆题已经足够通过考试了,因为f阶段每年出的考试题目都差不多。
但是p阶段有一个特点,其考试的侧重点不仅是知识和某项技能,而是对事物的判断。比如p2考试中有一题,某公司设计了一个融资工具,有权益特性也有债务特性,问此工具如何定性。即使你做了再多的练习,也不见得能答出这道题——因为它从来没有出现过。实际上这是对工作情境的模拟:作为公司融资者,我们应该如何设计融资条款(如对回购协议)使其能绕过会计准则,从而认定为权益,以降低公司的杠杆比率?反过来,我们作为审计师,如何看破条款中的端倪,使其能够以其本质认定在财务报表上?由于一万次融资就有一万条合同,没有现成的模板让你用,只能应用会计师自己的判断。要做这种题,除了平时的练习量,在上课、交谈中,勤于思考、广泛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
又比如,在p4考试中某题考察了实务期权理念在企业估值中的具体某项应用的合理性。实务期权在项目评估中学过,充其量也就是套个公式就行了。但是实务期权在企业估值的该项应用,不仅书上没有,也从来没考过。由于是论述题,也没有公式可以套用。当时,在考场上我想起了去年9 月看过的《估值》和《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两本书,依据对这两本书的回忆以及自己对实务期权的理解回答了这道题,还画了图做演示。可以说这次的p4,长期以往对金融知识的积累帮了大忙。
总结起来,要acca考试,以及四门p阶段考试,一句话表示就是: 英语+正确的方法+练习量+勤于思考+平时的额外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