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雅思七的到来,对广大积极备考的老师和同学来说,能尽快发现、熟悉和适应新雅思带来的变化,应对新的出题理念,找到应对的策略和思路是非常必要的。相对于听力、阅读和写作来说,口语中的新变化还是很明显的。在Part1 和Part2中对一些像“laugh”之类抽象事物的考察,以及Part3的问题中的句式和语气的复杂化,也给考生应考带来多不确定性的挑战,同时对考生听力、语法等综合能力的考察要求也渗透其中。
可见雅思考试在新老题型的传承和融合中体现了考官除了对应考者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高要求之外,对考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等涉及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多维考察,真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和杜威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中西合璧和应用。作为一名老师,针对雅思口语考试中的新变化,在此提出自己的一点愚见,希望能对同学们有益,内容不可能包括方方面面,只是希望大家能了解其中的根和源,能自己发挥和衍生出好的想法和方法。
中西存在文化差异,而我们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候需求同存异。也就是语言同,文化需存异。语言同我就不赘述了,在文化方面应该体现出民族的特色和个人的风格,这个在三个部分都有鲜明体现。以在Part3中涉及到的“family parties” 和“national celebrations”为例,同样一个问题的每个都不同,但不一定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所以在这种大众化和的矛盾中,自己是否能游刃有余就在于自己对大众化东西的熟知和自己的深入思考中了。
中西教育理念和方式不尽相同,而一个能让传统知识的尊重吸纳和对新新知识的探究思考得到统一的学生恐怕是很难被拒之门外的。对现在的新雅思考试来说,简单的“知“已经不够了,我们老师还有同学们都应该能明白其中的门道, 后还能流畅地道出自己新的道理,这才是学习的目的。比如对于“national celebrations”,我们就可以思考 近的国庆六十年庆典(to celebrate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体现的中华思想根源,经济根源和对国际、国内环境乃至将来在国外学习的你的影响等等,攒下一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