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软装设计培训助你成为大神 研究历史,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对它进行必要的断代。断代的现实意义在于梳理出研究对象现代及以前发展的大体脉络,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基本时代坐标。我们知道通史对人类发展具有普遍意义,但它的断代却不能简单的推广到任何其他学科中去,因为通史的断代常常是依据政治或经济大事而确定的,虽然,这些大事可能也对该学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不可能是完全同步展开的。因此,根据自身内在因素并结合通史状况对本学科进行断代才是科学的态度,其所得到的结论才是相对正确、具有说服力的。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有着相当密切的渊源。不论早期由建筑师完成,还是由后来分支出来的专业室内设计师完成,室内设计的发展和建筑设计的发展基本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参考建筑设计史的状况对室内设计史进行断代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国内外研究建筑史的学者们,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或者1919年格罗皮乌斯开办包豪斯之际,当作现代建筑运动的起点,这已经成为共识”。对于现代设计之前的作品,西方则都以传统设计而称之。也就是说,西方建筑史的断代被高度概括为传统时期和现代时期两大部分,其分界的时间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或者1919年。但对中国建筑史的断代,大多数学者则否定了这种两分的做法。他们认为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这一时期走着一条与西方不同的道路。1840年帝国主义的洋洋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建筑设计的传统时期也宣告结束。这是非常正确的,也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同时,他们还认为中国现代建筑的产生应该在时间上落后于西方。因此,中国建筑现代时期的开始点也必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或者1919年之后。目前较为学界认同的这一开始时间是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也就是说,1949年以后中国建筑步入了现代时期。1840年中国建筑的传统时期结束,1949年中国建筑的现代时期开始,那么1840年至1949年的这段时间又该怎样描述呢?这就成为研究中国建筑史时必须进行特殊的处理问题。学者们参考了中国通史的断代方法,用近代时期来表述这段中国建筑从传统时期之后到现代时期之前(即1840年至1949年)的历史。目前,这一断代的结论已被建筑史学界广泛的接受及采用。“中国通史的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写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通史近代史的下限定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还是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史学界争论的问题。不过,现行的中国近代建筑史,是从1840年写到1949年,这一点却没有什么争议。”《中国建筑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等著作都列出了中国近代建筑部分,时间为1840年至1949年。
首先,不容置疑,现代建筑运动及其所倡导与推崇的现代建筑先发端于西方。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各地对现代建筑的探索就一定要比西方在时间上有所滞后。因为决定各地走向现代建筑之路的直接动力是当地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改变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内容的变化,是该地区建筑发展本身的必然规律,而不是西方的现代建筑运动。一旦这些动力形成以后,对现代建筑的探索就会随之展开,时间上并不需要受到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限制,西方现代建筑运动对于它的发展来说只是一个好的催化剂。被公认为现代建筑发展奠基人的四位建筑大师之一的莱特,在对现代建筑的探索就沿着了一条和其他三位欧洲大师不同的道路,最后取得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其次,笔者认为对于什么是现代建筑的标准也应该有一个更科学的评价。虽然,现代建筑运动所倡导与推崇的现代建筑1919年后很快就蔓延到全世界并长时间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但以此作为衡量世界各地建筑传统与现代性的尺子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应该的。那些试图摆脱当地传统建筑形式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建筑,都应该具有现代建筑的意味,尽管它和现代建筑运动所倡导的可能存在差别。其实这些非主流的东西更珍贵、更有意义。1840年以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强大的动力下,对现代建筑探索就应该或多或少的表现出来,只是这时可能是较本土化的,至迟到20世纪20年代这种探索已溶入到国际现代建筑运动之中,并最终诞生了被广泛认同的现代建筑。
再次,现代建筑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过程。过程与结果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应该安排在同一时期。如果说把过程放在上个时期是勉强的,那么为其单设一个时期就更是不可取了。1840年后,帝国主义不仅在我国输入了他们本国的传统建筑,也还包括一些对现代建筑具有探索意义的建筑。同时,代们也创作了大量此类作品。鉴于以上三点理由,笔者认为中国建筑史可以取消近代时期,同西方一样,只分传统时期与现代时期两部分,1840年是它们之间的分水岭。
从1840年开始到现在,中国建筑史进入了现代时期。在这短短的160多年里,它的发展又经历了萌芽、停滞、追赶三个不同阶段。萌芽阶段从1840年到1953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外建筑师们总体来说溶入了现代建筑运动的大潮中,并最终在中国的土地上创造出了既符合现代建筑运动评价标准又颇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停滞阶段从1953年到1977年,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建筑与国际上正在蓬勃兴旺发展的现代建筑间产生了隔绝,使刚刚起步的中国现代建筑进程出现了主体停滞状况。“发生社会变革而后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949年,就成为中国现代建筑历史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如果没有来自意识形态的主观干预,会自发地沿着现代建筑运动道路自然发展。”明确地说明了其时中国现代建筑没能按照本身的规律向前发展,出现了停滞。我个人认为这段话是基本正确的,但在时间确定上有点疑问。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进入了一个三年的恢复期,其时政治统帅一切的现象刚有抬头,并没彻底形成。建筑创造环境较为宽松,基本上还保持着沿现代建筑运动的大道稳固发展。所以,上面那段话的开始时间改为1953年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追赶阶段从1977年到现在,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并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现代建筑其时在很多方面完成了与国际的接轨,完全摆脱了所谓政治的、革命的束缚,按自身规律大步向前,呈现出高速追赶的景象,时至21世纪的今天,许多方面已达到争创国际的水准。
南通软装设计培训助你成为大神 对应中国建筑史,我们对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史可做出以下的断代:20世纪中国室内都处在现代时期,其发展主要经历了1900-1953年的萌芽阶段,1953-1977年的停滞阶段,1977-1999年的追赶阶段。这里有必要再对这三个阶段中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做一些说明:第一阶段,室内设计完全依托于建筑设计。第二阶段,室内设计开始分离于建筑设计。第三阶段,室内设计彻底独立于建筑设计。曾坚先生就说过:“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专业与学科,登上建设的舞台,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免费提供问答解答,帮您轻松解决难题
申请免费试听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为您免费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