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计策、谋略。《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战争讲究谋略,谋略有大有小,大谋略叫“战略”,小谋略叫“战术”。战略与战术的区别是:战略针对的是全局、长期和基本的问题,而战术针对的是局部、短期和具体的问题。高手下棋能够看到五步之外。策略即是虽同步前进,但能够见到三步之外的机遇。高明的企业家有价值之处,就是能为员工、为企业找到三步之外的发展空间。
企业或者经理人是勇于负责任的,勇于负责既体现为心态上的主动,也体现在行动上有策略性。所谓有策略,就是根据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方法,有计划和有步骤地铺排教育培训和发展过程,帮助企业、员工有效达成目标。
《礼记·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任何事情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预”的过程就是制订目标,设定策略的过程;设定策略不仅是勇于负责心态的外在展现,也是达成目标的一种重要技巧。人生有了目标,不等于目标就在自己手中了,必须考虑采取怎样的方法、如何去实现,这就是设定策略。
策略紧跟愿景和目标而先于行动。《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段话,充分说明了策略的重要性,这段话见于“始计篇”这样写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孙武认为“庙算”基本上可以决定胜负。在开战之前,“庙算”能够胜过敌人的,是因为计算周密,胜利条件多;开战之前,“庙算”不能够胜过敌人的,是因为计算不周,胜利条件少。计算周密,胜利条件多的,可能胜敌;计算不周,胜利条件少的,不能胜敌,何况根本不计算,没有胜利条件的情况!“庙算”是古代出师前在庙堂商议谋划,分析战争情势,制定作战方略,排兵布阵,计算得失,也就是设定策略。
策略的高境界应该是《汉书·高帝纪》中那句脍炙人口的话:“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策略的重要性还可以从宋代词人辛弃疾“事不前定不可以应猝,兵不预谋不可以制胜,”和《论语·述而》记叙孔子愿意共事之人一定要“好谋而成者也”得到印证。
1965年,美国人发表了《企业战略论》,从此,“战略”这一概念进入企业领域。策略是指向目标的计划,是实现目标有步骤的行动纲领。企业策略的概念包含了一个组织的目标、决策模式、业务领域、企业文化及企业本质。
粮草未动,策略先行。设定企业策略一般经过三个程序,其一,认知性程序,对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进行理性理解;其二,社会和组织化程序,通过有效沟通,取得一致性意见;其三,行政化程序,明确组织内部权利产生、保留和调任方法。
品绩管理是一个有方向、有策略的过程,在此之前就应该谋划在心了。品绩管理是设定策略的发力点,在企业/组织行动之前就要着眼未来,运筹帷幄,以决胜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