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的中国化进程
源自于印度古国的瑜伽,因其动作缓慢、优雅、讲究身心的平衡,近年来已成为全世界流行的健康风潮。瑜伽热虽在近几年出现,但是瑜伽在中国却由来已久。“瑜伽”一词为唐朝旧翻,可解释为“相应”。瑜伽传入我国前后时间间隔较长,大致经历了3个时期。自西汉以来,印度教的瑜伽行派开始传入我国,南北朝时期流行的“易筋经”、唐朝流行的“天竺法”、宋代流行的“婆罗门引导法”均是受瑜伽的影响而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张蕙兰瑜伽功让人们接触到了具有神秘色彩的瑜伽,同时期《气功》、《气功与科学》等杂志也连续刊登关于瑜伽修持方法的文章,可视为瑜伽理论及功法并行引入时期;如今,瑜伽在我国又一次兴起,人们参与其中,且表现出了的热情。作为一种健身术,瑜伽几经周折在中国传播,历经中国千年的朝代变更却仍然有着旺盛的发展态势。
瑜伽被看做是与宇宙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几乎不受任何年龄、性别、种族、宗教和文化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去尝试并可以在身体素质、道德完善和精神发展方面得到良好的修炼。瑜伽作为一种外来体育文化,在我国不同时期的传播经过了本土化过程。以佛教为表现特征的传入期,瑜伽的精神修炼的部分被佛教提倡。瑜伽的静坐姿势(跏趺坐)被我国上层的士大夫阶层所吸收。在佛教瑜伽传入之后逐步完善的道教的引导术,其动作内容借鉴了部分瑜伽的修炼方法。以气功为特征的传入期,瑜伽被认为是气功的另外一种表现方法。对瑜伽介绍时存在片面性及失真的现象,以健身为表现特征的传入期,瑜伽被广泛传播,瑜伽动作名称不尽统一;形成了追求、展示形体美的瑜伽体系;中国文化逐渐与瑜伽相结合。
瑜伽作为一种外来体育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及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方面是成功的,它促进了国人对印度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瑜伽修炼形态。
一、静坐呼吸式瑜伽
1.坐在椅子上,双腿并拢,一手扶在大腿上,一手放腹部,收下颌,脊椎伸直。
2.腹部放松,用鼻子吸气,并用力扩展喉和胸部,使气充满胸、腹,肚子鼓起,持续3秒钟。
3.放松下颌,呼气,同时放松胸部,肚子渐渐收缩,呼气持续时间为5秒,气体应从鼻子里慢慢呼出,用力呼尽余气后,保持屏息状态2秒钟。
4.重复以上动作5次。
功效:可紧张和疲劳,放松心情,在练习时,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调整上,呼、吸要均匀,脑中可想象一些诸如天空、大海等宁静宽广的画面。
两式办公室瑜伽有效缓解腰椎疼痛
二、脊柱扭动式瑜伽
1.挺身坐直,两腿向前伸展,弯曲右腿,将右脚放在左大腿根部。
2.呼气,将上身躯干向左转,左臂尽量收回背部,右手向前伸,尽量抓住右脚。
3.将头转向右边,两眼视线注视右肩之外,保持正常、均匀的呼吸,15秒后还原,左右交换重做1次。
功效:可肩、颈淤血,使脊柱更柔韧,从而防止颈痛和腰痛,但在躯体转动时应注意按颈-胸-腰的顺序,有意识地自上而下依次扭转,并用颈部提拉脊柱向上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