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12月13日,重庆三一绿色智能建筑产业项目仪式在重庆雾都宾馆举行。该项目落子忠县,总投资62亿元建设绿色智能建筑产业园,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76.8亿元。这是拥有全球技术的国内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与忠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绿色建筑,推动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实践。
据介绍,重庆三一绿色智能建筑产业项目着力于突出绿色环保、大数据智能化的研发和运用,由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三申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统建城市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志在进军绿色智能建筑产业“新蓝海”,建筑产业的发展制高点。
项目建设共分三期。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为一期,投资14亿元,打造装配式产业示范中心,建筑骨料精深加工中心,包括装配式建筑产业中心、PC建筑技术研发中心、SPCX筑享云平台、PC部品部件超级工厂、砂石料精深加工及配套等项目;二期从2021年2月至2025年2月,投资22亿元,打造绿色建筑产业链项目集群,主要建设以“PC+”为核心的绿色建筑产业链子项目集群(混凝土工艺构件、轻质隔墙、新型门窗等)和200万吨/年的氧化钙生产线、80 万吨/年的纳米碳酸钙生产线及碳酸钙绿色循环综合应用卫星式工厂;2025年2月至2028年2月为第三期,投资26亿元,建设基于工业物联网平台管理的分布式产业园区运营中心、工业大数据应用和智能设备创新研发中心、智慧城市管理中心、智能电动驿站及智能物流中心、专业人才培训中心等项目。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76.8亿元,预计可占忠县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年纳税约3.64亿元,预计可占忠县全县规上工业税收收入的30%以上。其中,PC建筑技术研发中心、工业大数据应用和智能设备创新研发中心、智慧城市管理中心等项目建成后,将是忠县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体现,也将成为实现县域老百姓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抓手。
“绿色智能建筑集现代科技之大成,以其‘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健康实用、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优势,引领着未来建筑业发展,成为建筑业下一个风口。”仪式上,忠县县委书记赖蛟指出:忠县发展该项目具备两大独有优势:其一,忠县自然资源丰富,石灰石储量达44亿立方米,石灰石氧化钙含量平均达54.4%,钙含量全国,成为发展绿色智能建筑产业的优势资源;其二,忠县交通优势明显,长江黄金水道88公里横贯县境,万吨级深水港新生港一期工程即将建成投运,“大”字型高速路网已经形成,渝万高铁、广忠铁路项目也正在快步推进,便利的交通为打造绿色智能建筑产业集群打开了广阔的市场。
现场,三一集团总裁、三一筑工董事长唐修国在致辞中表示:三一筑工,作为中国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集团的旗下企业,以“用智能设备为建筑产业赋能”为使命,希望把建筑当成产品来做,要在忠县雇本地人、用本地货、服务本地经济,进而实现“让天下建筑又好又快又便宜”的企业愿景。
绿色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2013年,国务院就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制定了行动方案,以绿色建筑推动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2016年,又出台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这些都为加快推广和普及绿色智能建筑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可以说,重庆三一绿色智能建筑产业项目在忠县的建设投产,生逢其时,大有可为。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下一步,忠县还将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钙矿资源,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药品钙、食品钙、建材钙等产品,力争将忠县打造成为“中国钙谷”。
忠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江夏,成都统建城市开发公司董事长漆瑞典,四川三申集团董事长洪锐等共同出席本次仪式。
江苏省
@连云区人民政府:连云港连云区个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实施
近日,连云区金海美域项目完成施工总承包招投标工作,成为连云区个装配式建筑项目。该项目位于连云区东哨路南,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单体建筑5-7层,共计14栋住宅楼。
近年来,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施工。江苏省政府于2017年在《关于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中要求:到202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
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可提高建筑质量、效率,利于节能降耗,它是“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具有效率高、精度高、质量高等优势,由于建筑构件由工厂流水线直接生产,运抵现场后进行组装,因此,采用装配式建筑,可比传统建筑方式至少节约三成工期及一半以上的用工;还能大幅减少人为错误,保证施工质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山东省
@德州新闻网:三一城建住工(禹城)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投产
近日,由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与禹城市城市建设开发公司合作成立的三一城建住工(禹城)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正式投入生产。该基地2018年3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0亿元,占地316亩,目前有员工165名、生产线4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约5000万元。在批生产的装配式建筑构件中,预计35%的产品用于满足禹城棚户区改造任务,65%的产品将向全国推广。
据了解,该基地位于德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生产桥梁构件、城市管廊构件、叠合楼板、叠合梁、叠合楼梯、叠合柱及所有竖向水平构件等,可年产构件1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60万立方米,能满足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生产能力。该基地拥有华北地区大的构件堆场,生产能力位居同行业前列。
据三一城建住工(禹城)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拥军介绍,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可缩短施工周期30%左右,节能效果达到75%,节水约50%,劳动效率提高3倍,扬尘、噪音明显减少,现场建筑垃圾排放基本为零。
@搜狐——百库教育:装配式建筑“项目+基地”人才培养模式 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必由之路。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出台,2017年山东省政府出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在新形势下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增强教育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提供了政策。
2015年9月,聊城工程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被山东省教育厅列为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此后,该学校与的建筑企业联合开展了现代学徒制培养实践和探索工作, 成立了全国个装配式建筑施工学徒制班,校企双方以培养企业紧缺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人才为出发点,以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为宗旨,以培养”懂技术、善施工、会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和构建现代学徒制“项目+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共建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组织机构。聊城工程职业学校于2015年成立装配式校企合作学院,该学院以培养建筑先进技术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住工班、聊建班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共同创建“项目+基地”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确定装配式建筑方向人才培养规格,以企业合作项目为载体构建课程体系,将合作企业装配式建筑施工先进技术纳入教学内容并编写成项目化教材,按照项目活动步骤开展项目教学,利用校内已经建设的“职业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利用真实项目训练学生单项能力;建设校外”教育化”实训基地,由师傅按照计划训练学徒各项技能和满足顶岗实习需要;提升双基地功能水平,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最终,通过实施“项目+基地”协同育人,使学生处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师傅指导下培养学生岗位操作能力,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使学生由生手变为熟手,逐步得到提升。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聊城工程职业学校通过到中通钢构、山东聊建集团、山东住工三家级装配式建筑基地进行调研,确定了装配式建筑技术拆图员、PC技术员、装配式施工员新型技术岗位群,形成了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确定了装配式建筑岗位工作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并以聊建集团济南港新园工程项目为载体,创建了“三阶段、四能力、两通道”的课程体系,即学生识岗、跟岗、顶岗三阶段转换,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发展能力四能力的成长路线,为学生提供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BIM技术建模两个发展通道的课程体系。
共同建设“五化”课程。聊城工程职业学校以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为载体进行课程建设,将育人与企业生产进行有机结合,建设课程范式项目化、课程教学理实一体化、课程组织多样化、课程实践生产化、课程成果产品化的“五化”课程,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共同培养师资。该学校紧紧围绕装配式建筑施工学徒岗位能力要求,创新教师培训形式,实施教师“工程化”工程,紧紧围绕装配式施工技术人才培养需要,与企业共同培训教师。自2015年8月开始,先后选派14名专业教师到聊建集团合作项目济南港新园工程实践锻炼;选派8名专业教师参加“装配式建筑教育百师提升计划”,进行装配式混凝土工程、装配式建筑施工等9门课程的提习;在聊建集团设立教师学习工作站,为交流学习装配式建筑新技术提供平台。经过实践和培训,学校教师新技术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同时,学校实施企业师傅“教育化”工程,通过研讨和专题培训形式,由骨干教师对企业师傅开展中职学生管理方法、“五导式”项目教学等方面的培训,企业师傅的授课能力、带徒水平等明显提升。
共同授课。该学校以山东聊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住工装配有限公司真实项目为载体实施项目教学,校企双方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企业课程和学校课程,并积极实践工程和教师共同授课模式。
共同评价。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校企共同创建学徒学业成绩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并由校企双方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的岗位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形成了“课程模块+评价标准”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四方联动的评价模式。实践证明,新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学生上岗能力大大提升。
共建双主体育人机制。该学校建立并完善了《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实施办法》、《校企合作双向互聘教师实施办法》等10余项配套实施制度,建设了产教动态管理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质量保证体系等配套制度,并解决了协同机制不系统问题。
山西省
@山西日报:山西建投致力打造建筑全产业链“航母巨舰”
改革开放40年,山西省建筑业得到长足发展。2017年,山西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566.6亿元,比改革初期的1978年增长610倍。从业人员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几千人的工程队发展到如今具有百万从业者的产业大军,建筑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明显。然而与周边省份和发达省份相比,产值规模、产业集中度、科技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建筑工业化程度等都存在较大差距。山西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波关于企业改革的紧迫感由此而来。
“按照混改试点的要求,攻坚克难,完成各项改革任务,转换公司经营机制,致力打造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建筑全产业链‘航母巨舰’,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做优做强做大目标,为山西省建筑业发展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为全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山西建投为混改新征程规划出宏伟蓝图。孙波说:“我们的目标、任务和各项工作,远远不再是传统模式下的数量累加和简单提高,而是发展方式的巨大转变,涉及到发展质量、发展效率、发展动能的本质提升”。
2018年10月31日,太原刚刚经历一场明显降温,山西建投·双创基地内却是热潮涌动,山西建投、山西建投安装集团与在建筑设计行业屡创“上海”和“”纪录的华东建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山西建投打造建筑全产业链迈出的坚实一步。
这是好的时代,做强做优做大建筑业已经形成广泛共识。2017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建筑企业建立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实现设计、构配件生产、施工、管理一体化发展;2017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等27条具体意见。
恰逢难得的政策和市场机遇,从塞北到河东,从珠峰之巅到浦江两岸,从“一带一路“沿线到印度洋板块,从地上到“云端”,从项目到管理总部,山西建投建设者的足迹所在,浩荡的改革转型之风劲吹。
改革转型,山西建投正在改出创新发展的扎实根基,正在转出蓬勃向上的不竭动力。
申请免费试听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为您免费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