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中考政策落实以后。
能否如愿考上普高,几乎成了广大考生们能否顺利进入大学的决定性因素。
在这一背景下,没考上普高的考生们到底该怎么选择,成了每一个家庭日夜焦虑的事情。
目前主要流行两派观点:看好职教发展的积极派,以及强烈希望回归主流路线的反对派。
积极派认为,职业教育早已不同以往,不该被翻旧账,更不该被妖魔化:
“去职校不是混日子!你凭啥说我去了成不了气候!”
“去读职高学门技术多好啊,总比成天在家无所事事强!”
反对派认为,职教发展至今,有个例不,但无法偏颇事实,记住一句话,个例永远不是比例:
“资源、配置、风气,样样都不行,送进去就是毁了他一生!”
“拉帮结派、打架早恋,什么人都有!”
“睡觉作 弊混日子,各种歪风邪气和潜规则!”
那么,没考上普高的孩子们,到底该不该去职校呢?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
一、该送去:职业教育,大有可期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 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
开篇明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来源:2021.10.12,新华社。
▲来源:2021.11.18,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国 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业教育中心主任邢晖教授表示:
大家关注职普分流,“是因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有所不同的。”
职校学习作为专业培养方向,不该被妖魔化。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二者的关系。
“它们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类型之别。”
【1】强扭的瓜不甜
确实有一部分初中生,并不适合进入普通高中接受教育。
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三年下来,学生整体的水平出入不一,差距较大。
而普高教育,偏向螺旋式及纵式教学。
如果没有较好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很难在激烈的竞争跟上教学进度。
【1】强扭的瓜不甜
据教 育部统计:
早在2019年开始,同龄人中,大学生人数已经超过非大学生人数。
截止2020年底,全国各种形式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18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4.4%。
意味着大学生之间的就业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
▲来源:2021.12.13,央视财经官 方。
再者,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加剧了就业的竞争压力。
需要用技术,去放大劳动者的生产力。
导致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可能要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就业难问题。
▲来源:2021.12.13,央视财经官 方。
这不仅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也增加了很多家庭的经济负担。
此外,我国现阶段正在向第二、三产业发力。
产业结构和国 家战略的调整,决定了社会上必须要存在一大批各类型的职业人才。
不论是中高端的技术岗位,还是以体力为要的普通岗位,普遍存在“用工荒”情况。
▲来源:2021.12.14,环球人物杂志官 方。
为了积极配合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夯实产业基础,长期稳定向社会输出大批中级职业人才。
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能够源头性地解决职业技术人员大范围出现缺口的困局。
【3】职校生的未来,大有可期
2021年4月12日,习 近平同志在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
此次大会释放出5大积极信号:
(1)职业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2)职普融通,将进一步推进;
(3)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4)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实践能力;
(5)职业教育改革突破将会进一步推进。
▲来源:2021.12.16,新浪深圳金融频道&南方都市报N视频。
同年,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规划》中,以“优化类型定位”作为上海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提出一系列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任务与举措。
愿意送孩子去职校的家长,看到这里就可以了。
了解得越多,选择起来也许越困难。
二、不该送去:谁敢拿孩子的未来做du注?
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对北京等4个城市的学生家长进行调查:
65%的家长认为职业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低一个档次;
77%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初中毕业后接受职业教育;
66%的家长表示,即使孩子没有被普通高校录取,也不愿意让孩子调剂到高等职业学校。
从认识上,社会各界正逐渐达成一致想法: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那么,职业教育真的不再是“衍生品”、“附属品”吗?
【1】“学不了、学不到、学废了”
如果孩子确实不是读书的料,是可以送去学一门手艺的。
但这样的学校,哪个家长敢把孩子往里送?
“80%以上的技校,根本没有一点学习氛围。”
“抽烟喝酒蹦迪的享乐脑,天天想找男女朋友的恋爱脑,到处都是!”
“他们见不得别人努力,巴不得一起堕落才好!”
首先,课堂几乎学不到东西。
中职、技校、职高等院校的教材,都和普高教材相去甚远。
不然,为什么职高三年,前两年学完文化课、专业课,第三年还能出去实习呢?
不仅知识浅显了很多很多,连带着老师也弱了不是一星半点。
▲职校幼师课上,老师台上孤独讲课,底下学生睡倒一片。
若是光靠跟着老师念课本,你很快就发现:
学到的以后用不上,想学的基本教不了。
想在这儿学习成才,基本没戏。
不要反驳,就像我前面说的,相关性里总有例外,个体永远无法代表全体。
然后,学风差这事儿,真不是一日之寒。
都去操心硬性考核了,你认为还有多少心思去关心学生的道德思想、教养品质?
这东西有明确的标准要求吗?
笼统的考核,约等于没有。
问起来了就是一片祥和,都是聪明善良的好学生。
实际上呢,这群人以吃喝玩乐为荣,以学习奋斗为耻。
所有人都在劝你“活在当下,及时行乐”。
如果不加入,那么被排挤、被孤立,是迟早的事。
试想一下,当你被洪流裹挟着,真的能做那条逆流而上的鲑鱼么?
【2】社会潜规则:“学历至上”!
北京市教育学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于东平曾表示:
尽管在课程设置、培养标准等,都与普通教育有所不同。
“我们教育主体还是应试的话,还是学历至上的。”
于是结论出来了:高学历需要高 分数。
于是,高 分学生划分为成功者,低分学生则被列为失败者。
谁希望自己成为失败者?
哪个父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标记为失败者?
然后,就有了“徐汇妈妈群”。
她们,一边掏尽口袋争抢学区房,生怕孩子被分到菜场中小学;
一边拼命鸡娃,迅速衍生出无数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
“提升一分干掉千人”的饥饿营销,更是把这种焦虑推到了极 致 。
它们互为因果,让焦虑开始病毒式扩张。
其可怕程度,细思极恐。
因为“学历至上”。
所以,只要是拿了高 分的孩子们,几乎都选择上普高,走普通教育路线。
被分流到职校的学生,轻易就被打上“差生”“失败者”的标签。
所以,职业教育得不到“好的”生源,到教育成果考核的时候,也PK不过普通高中,自然得不到相应的资源倾斜。
长此以往,学校的设施、投入的资金、吸引的师资等各方面,只能矮人一头。
它们环环相扣,让职业教育陷入了“低人一等”的恶性循环。
此外,低人一等的还有就业选择。
即使参加高考,在专业选择也是有很大限制。
随着高端制造的科技加速发展,很多好端端的传统职业,保不齐某天就消失了。
▲来源:搜狐新闻,《无人工厂来了丨“智”变实现无人制造》。
有谁能保证:
在当前职校学到的技术,足以跟上科技的潮流呢?
我是不是危言耸听?
不妨去看看无人化的工厂作业、智能终端的收银台、扫地机器人等等。
本来在物流仓的分拣员,你认为他们去哪了呢?
【3】诚信危机:都是利益那些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利字当头,总有人以身犯险。
早前据媒体曝光,有部分职校玩起招生“骚操作”,引发自身诚信危机:
江苏高淳某镇,近900名中考生,共收到1.4万多份职业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里面的绝大部分学校,他们并没有报考。
而民间办学发达的广东:
不少中职学校等到中考结束,就租用大客车,将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的学生“免费”运往广东“考察学校办学条件”;
每拉到一个学生到校就读,就给推 荐老师300-500元的回扣,广东、江苏等省区的价格则高达800元。
各地职校疯狂抢夺生源:
“工学交替”变成“以工代学”;
部门联手实现“扩招”;
披露虚消息等。
种种招生套路,让人大跌眼镜。
其次,我国教育体系,目前仍学历教育为主导。
即便是职业院校,也要参照普通院校作成果评定,比如升 学、毕业等都是硬性考核。
你以为扣着毕业证不发,是为了让你多打工?
升 学率也是原因之一,只不过大多数职校生根本不在意。
在家长、孩子以及外界眼里:职校文凭,有和没有差不多。
关于“该不该送孩子去职校”的争议,也就讲得差不多了。
其实我们也很清楚: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职校,存在即有其合理性。
它们为初中毕业的孩子留了一条出路,多了个职业发展的机会,当然有积极作用。
不愿意送孩子去职校的,实在是职校本身做出来的成绩,太拉胯。
做父母的,只要孩子能过得好。
恨不得付出一切。
那些张口闭口“去职校也有未来”的专 家教授、高官显贵们。
他们也许能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但他们接受得了“孩子被分流成了职校生”吗?
感同身受。
只有当自己有了小孩以后,才会心急如焚,如丧考妣。
但凡有一丝机会,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
哪怕花钱、复读、出国等等,回归主流、去读本科!
免费提供问答解答,帮您轻松解决难题
申请免费试听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为您免费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