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作品集就是以往作业内容的整合
传统的留学行业并没有进行专业细分,所以会造成艺术学院里有一些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作品集,这是学生申请艺术类院校的刚性需求。作品集不同于绘画或者作品的堆砌,不同于设计的重复使用。各个学校培养方向不一样,就业方向非常明确,所以需要学生把握三大要素。
创造力
第二独特见解
第三表达方式
学校会根据以上三要素,判断孩子的专业的理解能力和深度、广度。因此,学生在选择艺术类作品的时候千万不要用素描当基础,不要把作业当作品来提交。相对于这样的方式,不如选择去创作一个全新的作品,从调查研究开始做策划,做草图、做成品,最后非常重要的是作品阐述。
ACG有一个非常知名的规划老师,他说作品集说白了就是发现自我、阐述自我、重塑自我的过程。对于一个高中生,有时候没有SAT的情况下,也是有可能申请到这些艺术的。这点可见作品集的作用,是高于本科SAT和研究生GRE成绩的。
误区2:作品集内容越多,越能表现艺术潜力
一些学生在准备作品集时,认为作品集越厚,越能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艺术潜力,并直呼“作品用时方恨少”!真的是这么样吗?
虽然不同学校对作品要求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希望从学生的作品集中清晰的感受到学生的艺术潜力,需要完美表现,并不是作品越多越好。正如国际艺术院校面试官所言:作品集在精而不在多。
作品集并不是简单的根据时间将作品进行罗列,的作品集一定是将作品经过逻辑整理之后的完整系统的呈现。作品集不是简单的作品册子,而是由每一个单个的作品充当主角的完整的故事,或者是电影。在你的“故事式”或是“电影式”的作品集中,中心的灵魂是你现阶段的艺术理念,连系这些作品的是你的艺术理念的传承,而每一个作品的不同表现则是你的艺术风格的直观表达。
误区3:夸大描述个人情况,过度美化自己
过度美化这是绝大多数学生在准备面试材料时走入的常见的误区。其实,这非常没有必要。对于艺术学生而言,作品集中表现出来的艺术潜力、交谈当中透漏出来的出色的艺术见解,已经是一张非常体面且关键的“名片”了,这也是面试官所看重的部分。各种荣誉或是身份说明,仅仅是侧面辅助,如果是真实的,我们无可厚非,如果仅仅是为了简历好看而大肆罗列,反而是“画蛇添足”。
误区4:国内艺术落后于潮流,将其全部摒弃
不少学生在完成作品集、准备面试时,会完全抛弃国内传统艺术元素,用以为的前沿的国外艺术理念包装自己。殊不知,这却是完完全全的误区。现如今的“中国风”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大行其道,“中国美”也越来越得到了更多的人的认可和喜爱。我们平常所说的“国内艺术落后于国外”,仅仅是从技术、专业以及教育模式的层面上而言,但是对于美,“中国风”不弱于“西式范儿”!
且对于国际艺术院校的面试官来说,他们其实更多的是希望从学生的身上看到这种神秘的中国艺术之美,因为,这是我们无法抛弃的“根”之所在。我们选择去国外进修艺术,并不是要完全摒弃中国式的艺术,而是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合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