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宿州大地教育
置顶
招生热线:400-800-2178

学校地址:宿州家乐福北楼15楼1506室(猎狐教育)

教师的高境界

280 2018-09-26 17:15:12

学习笔记

  境界,听起来有些玄虚,但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人一旦有了境界,工作就是一种享受,而不再是负担。教师的完美不应只是停留在某一制高点上,应不断的向上攀登。开创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境界。对于教师来说,较高的境界包括学科知识境界、对教育的体悟境界和人生境界。

  1学科知识的境界学科知识的境界主要是一个深入和全面理解学科知识的问题。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如果一个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优良的修养,教学内容就不会成为负担,他的工作重点将不会是文本本身,而是对文本的教学处理。俗话说,学高为师。教师要有广博的一般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 ; 既要有科学知识 , 又要有人文知识。要勇于培植和创造新知 , 又要敢于超越知识 , 追求形而上的东西。既为学 , 又为道 , 不仅能 " 以物观之 ", 而且能 " 以道观之 ", 要 " 转识成智 " ——只有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升华为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 教师才能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就像一位教育家所说 :" 教师没有真正自己的思想 , 就没有自己的真理 ; 而没有属于自己的真理 , 也就没有在真理范围内的精神自由。所以,教师要善于积累知识 , 更要善于活化知识、运用知识 , 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高屋建瓴的境地 , 然后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够左右逢源、出神入化。

  2对教育的体悟境界对教育的体悟境界,特指对教育精神的认知把握和情感体验。教育者不同于教者,只有带着教育的精神去教学,才会有教育者的存在。关于教育者的境界,一般可以由低而高分为四个层次:教、育、引、渡。教,就是传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育全部的教师,就在教的境界层次;育,基于关怀的情感,在传授之中体现绵绵的爱意。教师在教书之外,若有育人之心,境界自高;引,乃引领。可以发生在“教”的领域,也可以发生在“育”的领域。在教的领域,教育者欲引人,其学必至相对融通之境;在育的领域,教育者欲引人,德必至随心所欲不逾矩之境。如果说“教者”给人不曾有的知识,“育者”给人希冀的关怀,那么,“引者”,则把人带出原先的处境,从而具有了解放者的品质;渡,是佛教用语。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小乘救己,大乘渡人。渡人,实为救人,就是要帮助别人由坏到好,由低到高。教育者,启人之蒙,解人之蔽,无异于渡人出苦,引人及乐。教育者达到渡人之境,方为“圣人”。

  3人生的境界人有多高,教学就有多高。追求高远的人、苟且的人、坦荡的人、营私的人、慈悲的人、自私的人等等,他们的教学会无形地打上自己人生境界的烙印。教育职业虽然神圣,但教育者个人却也在凡人的世界中。然而,既然进入教育的世界,就不敢再以凡人甚或俗人的标准放松自己。在教育世界中,人生的境界已经不是教育者个人的事情,还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意识到超乎教师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社会、人类,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教育战线的一员,还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一员,那么,他会自觉去探求生命的本源,探求人生的究竟,探求宇宙的奥秘,为社会、人类的利益而做各种事,并明白其中的意义,这时,他就进入了更高的人生境界——人类境界、天地境界。

  二、教师的大境界

  在学生漫长的成长之路上,学生的精神发育,离不开老师的呵护。不同境界的教师,培养的学生自然不同。有追求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进取。一般说来,如果一个教师达到了如下所举的三重境界,那么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1精知识,能给予学生知识关怀凡教学,最后都落实在具体学科上,教学是具体学科的教学。要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首先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对于整天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来说,他还必须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在和学生交往时,就会容易得多。作为一个教师,在专业上至少应该做到:精通教材、研究教材和对于本学科能够触类旁通、烂熟于心,是一个业务尖子。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学和心理学要有所涉猎。达到了这种境界的教师就具备了今后继续发展的基础,并能够给学生以知识关怀。

  2善教研,能给予学生心灵关怀达到了第一重境界的老师,虽然不失为一个好教师,但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还必须沉下心来,全心全意地投入教研。他不但要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生,研究教育规律。如果能够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研究几年,相信每个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都会上一个新台阶,都会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家长信赖、校长放心的好老师。达到了这一步,也就是通常说的名师或专家了。

  3通人文,能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教师人文素质的缺失,会使教育失去最核心和最本质的东西——人的教育。那么,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走进最广阔的天地,而是走入了知识的死胡同。心灵的禁锢和封闭,使学生没有了博大的胸怀和广阔的视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专家型教师,仍然培养不出第一流的学生,他只能培养考分第一流的学生和思想品质都不错的学生。要培养第一流的学生,必须由人文学者和教育家来担当。人文学者往往学贯中西,人格光风霁月,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求学是一件快乐至极的事。学生们大量阅读,视野开阔;老师们思想开明,能紧紧把握住世界主流文明的脉搏,自然就能把学生引到求真、求知之路上。

  三、教师的小境界

  相对而言,教育教学学易得,通达境界难求。虽然无法一蹴而就, 但我们可以通过锲而不舍的积累、升华、超越而渐入佳境 , 日臻完善。虽然我们不能及圣 , 但必须而且能够成为良师。如果能做一个有人生情怀、有事业抱负、有工作智慧、有生活品位、有个人魅力的教师 ,那么,离教师的高远境界也就不远了。若达高境界,求小境界。那么,不妨就先从以下小境界做起吧。

  1

  有师德

  范仲淹有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教师的心底应该如山水一样是自由、高尚、光明、无私、宽广的;其言行举止应该是优雅的,起到示范性引领作用。唯有这样的师德加持在身,方可为师。没有师德的人,其灵魂也必然是自私狭隘的,甚至是阴暗猥琐的,这样的人又如何能肩住黑暗的闸门,引导学生走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师应该诚其意、正其心、修其身,逐步完善人格,进而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2

  有爱心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宗教都主张有爱,基督教主张博爱,佛教主张慈悲,儒家主张仁爱,墨家主张兼爱,老子主张慈爱。虽然名称不同,但主张的爱完全一样。康德说:“人是目的。”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更需要来自教师的爱。教师要与爱同行,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没有所谓的好学生、笨学生,或是懒学生之别。其次,教师的爱不是世俗、自私、功利、有偿的,只是为了达到“立人”、“成人之美”的目的。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爱的境界,让小爱逐渐变成大爱,用爱普照学生的心灵。

  3

  教正确

  教师所做的事就是教书育人——教学生学知识、学做人,它关系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做的事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一定要正确,不能教给学生模糊的、错误的甚至有害的东西,以防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韩愈的《师说》有云:“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要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绝不可“好为人师”,随心所欲。教师一旦发现自己的教育出现了不当或错误,就要及时主动地跟学生认错、纠错,绝不可置若罔闻,或者文过饰非。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费提供问答解答,帮您轻松解决难题

热门课程 全部课程

相关新闻推荐

申请免费试听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为您免费回电

立即申请
刷新
图形验证
关闭
>>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