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基础
一、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解决的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工作的相关问题。
会计信息化:则是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上,以构建和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为指引,集成管理企业的各种资源和信息。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四阶段及特点
(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
1.时间:20世纪80年代起步。
表现:主要处于(理论研究)和(实验试点)阶段。
2.目的:主要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信息输出速度,并没有主动将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特征:这时期的会计核算软件,实质上是将电子计算机作为一个的计算工具和数据管理工具用于会计领域。
4.缺点:系统开发的目标是使会计人员摆脱手工账务处理过程中繁杂易错的重复劳动,在其应用过程中还不能实现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容易造成电算化会计数 据资源的浪费,也无法使实现电算化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
1.时间:20世纪90年代。
2.特征:企业积极研究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的重新调整,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以会计核算系统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化,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一体化。
信息集成的结果是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利用,所有相关原始数据只要输入一次,就能做到分次或多次利用,既减少了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又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还保证了数据的共享性。
3.事件:企业开始将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整合、扩展为电算化,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与企业连接起来。
咨询热线: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