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是歌唱发声的灵魂,歌唱中的共鸣是指具有声音传播的能力。所谓共鸣,实际上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发出的声波传播到其他物体,由于频率相同产生共振作用而共同发声,这就叫共鸣。人的声音只靠声带的振动发声是很微弱的,是不符合歌唱艺术嗓音要求的。为了使歌唱者发出的声音洪亮、结实,音域宽广,具有丰富的色彩,除了依靠正确的呼吸控制外,更重要的是发挥人体对声音的共鸣作用。每个人自身都有自然的共鸣腔体,这包括胸腔、口鼻腔和头腔三个不同的共鸣区域。在喉器上面的喉腔、咽腔、口腔、鼻腔、额腔、蝶窦以及胸腔等,都是共鸣区。这些器官经过开发与正确的训练,都能得到增强与扩展,从而使音量增大,音色优美动听。
歌唱共鸣主要有三个力面作用:一是有共鸣的声音会更集中,更明亮,穿透力强l:是有利于声区的统一、元音的一致和音域的扩展;三是能够节省歌唱的“本钱”,使声音的寿命得到延续。
歌唱共鸣的获得有三个条件;一是共鸣空间的开发。这主要指头腔、鼻腔、喉咙、口咽腔及窦室的开发。这些腔体的开发主要通过调整歌唱时各个共鸣空间的积极参与状态。二是存在共鸣空间的音响。这是指所有与发声有联系的腔体在与气息的结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效果。三是通人共鸣空间里的空气。唱的过程中,始终要感觉从胸腔、经过咽腔(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与口腔、鼻腔、头腔中的空窦互为通气,互为作用。以上三点是“共鸣三要素”,缺—不可。
共鸣在歌唱中的应用,应该按照“音量”与“音高”的需要来决定,各共鸣肢体要均衡发展,这样才能使歌唱的发声日臻完美。当共鸣发生时,往往需要同时应用多个不同的共鸣腔体,公则,发声效果不好。例如,只用鼻腔进行共鸣,而没有口腔、额腔与蝶腔等处的共鸣,其声音必成为刺耳的鼻音;只用口腔共鸣进行歌唱,声音会浑浊不清,难以传远。一般情况下,在低声区歌唱时胸腔共鸣要多一些,口、鼻腔共鸣稍少,头腔共鸣更少;在中声区歌唱时,口、鼻腔共鸣就会多些、而胸腔、头腔共鸣用得会少些;而在唱高音时,头腔共鸣需要得很多,口、鼻腔共鸣次之,胸腔共鸣少。以上共鸣成分运用的比例,完全要凭感觉来调整,这就要求每个歌唱者有很强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整协调平衡能力。一个歌唱者要想获得完美的声音,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思考和练习,真正达到共鸣腔体的协调统一,运用自如。
咨询
课程信息:https://www.houxue.com/sy/xuexiao-86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