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申论答题的要点基本上都在所给的材料中。但,申论答题其实不仅仅只是寻找“”这么简单,甚至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考试。实质上考试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行为(不要歪想),交流的两端连接的考生与阅卷老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的考试就是实现考生与阅卷老师之间的交流,而在这个过程中应试者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理念与能力,“取悦”阅卷考试的“芳心”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申论写作有一定经验的考生来讲,基本上都会注重答题的条理性,会将主要的答题内容以“一、二、三、四”进行归纳。但很多人却并不清楚
1、条理性。
不就是用数字将主要内容进行标注吗?对,但不仅仅如此。如果你只是无差别的将答题的内容用“一、二、三、四”标注一下,而没有进行必要的概括,你会发现自己答题的内容会存在意义重复、内容交叉甚至逻辑混乱等问题(有木有?)。
所以提炼要点只是步,接下来还应该将同类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归纳,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讲要在稿纸上总结归纳每则材料的原因,其立足点在于理清层次,更好的总结、表述问题。
2、层次性。
层次?层次不就是“1234”吗?错,所谓的层次其实也是提炼要点、增强表述问题规范性的一种方式。如区分问题的表现与原因,问题的特点与问题的影响。具体而言,某某事物的意义可分为直观意义与长远意义;原因可分为主观原因、客观原因,表面原因、根本原因;措施可分为思想意识、体制机制、法律制度、社会监管、技术创新等层次。
所以,注重所谓的层次性,就像剥笋皮一样,能一层一层又一层,这样就能让阅卷者顺顺当当的找出你的要点。
3、凝练性。
申论的考试有严格的字数限制,字数太多了说明概括能力不强,字数太少了就说明对题目的理解不够。就小题而言,一般也就150字左右,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将主要内容表述清楚,非常考验应试者对于问题的概括能力。具体而言,在作答的过程中应避免模棱两可、反反复复、拖泥带水等问题,一句话能讲明白绝不整成两句话,不然就等于帮自己贴上概括能力有待增强的标签。
4、完整性。
所谓的完整性很简单,也就是说你所反馈给阅卷者的信息应“丰满”,具备棱角分明、凸凹有致的基本原则。但要体现答题内容的完整性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建立在概括问题、文字组织的基础之上。如让你总结材料,一般可从问题的表现形式、原因等角度进行作答,实在拿不准(要重读)就将相关的措施也概括进来。
此外,为的把握答题内容,可从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应对措施等角度着手,一一筛选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内容,避免遗漏。
5、特色性。
这一点很难做到,但如果做到了,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答小题的时候,大伙儿答题内容的条理性与完整性差别都不是很大,所以阅卷老师也会很容易形成一种懈怠、提不起精神的情绪。
想想,如果在总结问题时,能够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效果,那将会有怎样的收获?要体现这种能力,需要建立在平时的积累与思考的基础上,如将所提的措施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加强、两个务必”、将原因概括为“两主三客观”等等,多少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应该有意识的练练字,像本人这种“鸡爪式”“龙飞凤舞式”“小桥流水式”“连绵不断式”的字体,注定会吃亏的,会吃大亏的,始终要记得:让阅卷老师不爽,就等于自我毁灭。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