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简单地转化为编程操作,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接下来给大家讲讲什么是少儿编程教育,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自从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出现以来,编程就应运而生了。编程是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技能,编程教育早出现在大学的计算机课程中。2000年以后,中小学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编程教育开始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但始终作为选修课的一部分。直到2018年发布了新版本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算法与程序设计”才正式进入了必修一“数据与计算”模块。
当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我就接触到了编程。BASIC、C、VB、Java以及近年来流行的Python等编程语言。纵观现在流行的少儿编程软件,与过去纯代码编程软件相比,界面更友好、活泼、生动了,那些枯燥的编程语言增加了可视化、图形化的外壳,连同一些单片机、传感器、以及机械搭建等开源硬件,让程序执行可以看得到和摸得着,几个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让机器运行的汽车,让灯光有节奏的闪烁和蜂鸣器播放简单的音乐......
诚然,这样的硬件和软件搭配对于孩子们来说很容易上手,可以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然而,什么是编程教育,应该做什么?
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例,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质由四个核心要素构成: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简单地转化为编程操作,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换句话说,无论过去无聊的代码书写还是有趣的图形化编程,如果只在简单而机械地练习自己的技能而编程,将无法形成受益终身的素养。编程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代码和学习编程技能,而是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所需的系统思维和方法。编程是手段,信息素养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