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地排小便
在生完宝宝后,妈妈要少量多次的喝温开水,利于排尿。饮食上则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1天吃5~6餐,可减轻肠道负担。
因生产时体力消耗过多,第一次下地前,要先在床边坐立片刻,无头晕等不适症状再入厕。第一次小便要在产后4~6小时内排出,否则会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
2、通过产后恶露分辨康复情况
恶露一般持续4~6周,恶露的颜色则从暗红色逐渐变成淡红色、褐色、白色;恶露的量以少于自己平时的月经量为正常,反之则为异常,建议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3、身体清洁
洗澡时选择擦浴或淋浴,产后42天内不建议盆浴,洗澡以5-10分钟为宜,注意水温,浴后擦干身体。
4、重视盆底肌康复
盆底肌康复的佳时间是产后3个月内。产后42天复查,会在医院进行常规的盆底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盆底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妊娠期阶段和产后阶段脏器脱垂和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5、产后大腹便便?可能是腹直肌分离
由于孕期,宝宝在子宫内逐渐增大以及孕期妈妈腰背部姿势的改变,将腹直肌向肚脐两侧过度拉伸,改变了腹直肌功能位,导致产后妈妈腹壁松弛、腰背部疼痛等问题久久不能缓解。产后42天复查,医护人员会根据妈妈的具体情况,指导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