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中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
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其次,家长认识上的错识,造成教育方式不当。
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再次,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沟通,产生思想矛盾。随着中学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与此同时,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在中学阶段中,学过教育学,心理学这两门课程的老师不多。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从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另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为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调查问卷显示,中学生叛逆心理形成原因之中。“不恰当的学习教育”占有10.5%“不恰当家庭教育”占有15.55% “不恰当的媒体渲染”占7.5%“ 以上三种的综合因素”高,占66.5%。 可见,中学生叛逆心理产生与形成同三者都有密切联系。 另据调查,让家长头疼担心的种叛逆行为分别是:
1、早恋;
2、自虑;
3、出走。
叛逆心理是每个青少年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把控好对孩子的度。虽然该骂时还要骂,该打时还要打,但切记要给孩子留下一定的自尊心,切莫为了自己一时的火气上头而弄的孩子心理千穿百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