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只是青春期的一种行为,什么是叛逆?在家长或老师的眼里,是不听话的,处处要反抗,如逃学、旷课、顶嘴等,叛逆期在初中时期一般比较频繁。毕竟,初中基本上处于相对的发展阶段,容易出现各种青少年问题,在面对未知情况时,恐惧或恐慌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其实无聊是一种对早期叛逆的表现,初中生在叛逆时期,做事情往往是不合适的,不提倡的,毕竟叛逆这个词,自然是从行为上反映出来的。
给孩子储备一个家庭“图书馆”的想法,源于对一个朋友的羡慕。记得那是去年全市评选书香家庭,从报纸上刊登的候选人的事迹中,意外得知一位朋友家中竟有一座家庭“图书馆”,藏书量达到了五千册。
起初有些不相信,联系朋友到他家拜访一次,看到那摆得密密麻麻的书籍,我震惊了。震惊后,是深深的羡慕和渴望,希望自己也能够为孩子建立一个家庭“图书馆”。
但是,静下心来,真正思考该如何建立像朋友家这样一个大藏书量的家庭“图书馆”时,我心里默默地计算:如果平均一册图书30元,5000册差不多就需要15万元的投入。一想到要这么多的投入,我心里不禁有些打退堂鼓。听了我的担忧,朋友笑着说,其实他也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是祖孙三代人一点点积累起来。他还告诉我,他爷爷觉得这辈子给孩子留下大的财富,就是建了这么一个“家庭图书馆”。
对呀,没有条件一下子就购那么多的书籍搭建一个家庭“图书馆”,完全可以一点点提前为孩子储备一些书籍,持之以恒,家庭“图书馆”慢慢就会成型。
在孩子的房间里摆一个卡片架。
这可能是很多父母忽视的一个问题。记得,女儿还未出生,我们就确定了女儿的房间,并在她的宝宝床尾摆放了一个卡片架。并不是请木匠专门打制的卡片架,而是把夫人绣十字绣的架子改装一下,就变成了一个实用的卡片架。
第二、提前大尺寸卡片悬挂在卡片架上。
什么时候算是提前呢?做父母的要有预见性,不要等到孩子需要的时候才去相应的书籍。女儿刚满月,我就去新华书店了各式各样的大尺寸卡片,内容有关形状、颜色、儿歌等,回来立刻挂在卡片架上,而不是等到女儿会读、会说的时候才拿出来用。女儿五个月之前,我没有过多地给她读或者说卡片的内容,而是让她自己去观察。五个月后,我每天都抱着她在卡片架前,读一读,讲一讲,并不在意她是否听。后来,我发现她渐渐感兴趣了,每天睡觉前都要看一看。直到现在2岁多了,还是经常到卡片架前去翻翻看看。
第三、打一个书架摆在孩子的卧室里。
很多家长习惯于专门开辟出一个房间作为书房,书架和书籍只放在书房里,好让孩子安静地阅读。应该说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孩子越来越大,却发现这样的设想越来越难实现:书架摆在书房里,如果孩子不主动翻阅,岂不成了摆设?
我觉得把书架摆在女儿的房间里可能效果更好。于是把女儿房间里原来摆放杂物的架子清理干净,把书摆上去,女儿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了,晚上睡前就要我抱着自己去选书。看完一本不肯罢休,还要再去选。这在以前是没有的。虽然女儿只是翻一翻她喜欢的图片,嘀咕嘀咕地说些我也听不懂的话,拖着我的手去指着一些地方让我读给她听……但我很欣慰她有这个主动阅读的开始。
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关键是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书架放在孩子的卧室里,可以让孩子随时注意到,有益于引起孩子对于书本的注意,更有利于孩子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卧室就是书房,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书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