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青少年,为何中国的孩子网瘾比较多。记得上个月我在给监狱局的干警们做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时,大家在课间有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让我萌生了写一点关于网瘾的个人看法。孩子成长在家庭中、学校中、社会中,那么孩子产生网瘾到底原因是来自于哪儿?家长可能在把责任推给学校,说老师教得不得法,学生提不起兴趣;学校可能在把责任推给家长,说家长没有教育好子女;那么彼此推来推去,发现了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学校和家长都不要承担责任那就是推给社会,是社会上的诱惑太多。这样就产生了家长和学校埋怨学校周边的网吧太多,对网吧的管教不严等声音都出来了。其实我们想一想,孩子的教育不是哪个人在用力,而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孩子的教育要有一个整体观,就是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都要有作用力,形成合力才能奏效。
每个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孩子染上网瘾,我们知道上瘾了就很难戒,就像有烟瘾的人一样,你让其戒烟就很难做到。但是既然孩子已经上了瘾,家长很希望一下子就能戒除,戒除那就需要方法,不可盲目而为之。当然这个方法是我的个人之见,不代表其他同行会这么看。在此说明,仅是一家之言,大家读之后体会一下,看是不是言之有些道理。在想让孩子戒除网瘾之前我想先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我们的孩子为何会有网瘾,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也许解决的方法就能看出一点端倪来了。
针对现在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即四个祖辈,父母两个,一个孩子)现状,我想请阅读这篇文章的家长想一想,当你或者你的妻子怀孕时,你们是什么感觉,正是现在的一胎化,导致全家的希望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在孩子没有生下来前,各种关爱,各种期望,各种计划都已经在这个孩子身上了,这些都是潜意识的,不可控制的。也正为如果,家庭对孩子明显地表现为“三个过度”:
1.过度关爱。每一个父母都爱孩子,这是真实的也是不用怀疑的,然后父母对孩子的娇惯、溺爱、迁就、容忍和袒护,却使孩子性格上变得懦弱,人性自私,生活娇气、懒惰、散漫,甚至直接导致一些未成年人从小性格扭曲、人格残缺以及许多心理疾病,从而成为社会的包袱。现在社会物质上已经极大丰富,精神世界的相对空虚,心理威力的逐渐增大,孩子到底需要什么?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
过度关爱往往太多表现在物质和金钱上,就是孩子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用什么,一切都尽自己***大的可能,哪怕是条件再差的家庭,也会尽自己的努力。我记得我在涪陵某中学讲课时我说,同学们你现在吃的肯德基、你身上的***都是你父母额上的皱纹。为了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就是自己咬紧牙关也要满足。一个孩子出生,外公要抱,外婆要疼;爷爷要哄,奶奶要亲,更别再说父母了。为何说惯坏了他呢,小孩子他从小就学会了以哭闹来表达他的任何要求,正是因为如此,把亲子关系搞物质化、金钱化,所以孩子需要什么东西时从不是理性地向你讲求,都是用非理性化手段降服父母。我在上课时曾经问同学们哪五招可以降服你们的家长:哭、闹、不吃做、不做作业、不上学。是不是其实还有***厉害的两招,有的家长已经领教过,那就是离家出走、自杀。很多孩子怪家长不理性,其实这个不理性,是你们把他养成的。某家长在咨询我时我问他不时平时怎么教育孩子,他说孩子一听话或者看到他进步,马上就给钱,给十块二十块,过节时还要封上一个大红包。说老实话,红包是很坏的恶习,很多孩子就是因为孩子有红包上网吧通宵不归,几天不归,为何?他有钱!建议从小用情感去跟孩子联系而不是用物质和金钱,如果这样庸俗化,他就会和你***。
2.过度保护。怕孩子受到伤害,这是每个父母都担心的问题。他们没有想到你这种怕孩子受到伤害的心态恰恰是对孩子***大的伤害。这儿我讲一个我做个咨询的例子,一个男孩子3岁了,上学前班了,发现这个孩子语迟。老师也找不到原因,家长也找不到原因,问到我,我***反应就是生理上正常吗,说正常。如果生理正常,那么可能就要考虑心理上是不是正常了?三岁的孩子有心理问题也不是很正常的啊,他可是一个特别单纯的孩子。我想了一下可能还是他的家庭原因造成的。一问,果然如此,小孩子想要什么就用手指什么,家人就能心神领会,立即帮其拿上。我一听,哈哈大笑,我说这孩子的嘴是多余的,不需要说话的,因为家长帮他把他想说的话都说了。要想改变他,就是一个办法,他指什么大人装没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