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时常让父母感到“头疼”。许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那么,孩子叛逆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吗?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和叛逆期孩子相处?
叛逆现象在孩子成长中,是普遍存在的吗?
***次叛逆期:2-3岁
2-3岁孩子,自我意识变强。
以自我为中心
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会经常出现喜欢别人的玩具就直接抢,如果别人不给,会直接抓、咬别人的情况。
游戏心理
我们经常制止的事,他们反而会认为很好玩儿。
比如我们说:桌子上的开水很烫,不要摸它,小心烫着你。可有的宝宝非得在家长提醒下去关注它,甚至动手去拿,非要够着才行,不给就哭。再比如,当我们强调:快点吃完饭,吃完我们出门玩儿。但是宝宝们就非得磨磨蹭蹭地吃,偏不快点儿。
单向思维
这时的孩子想到什么就去干什么,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什么。比如刚刚下楼,他想起自己的玩具没有带,一定要立马拿到,不拿到就大哭大闹。
建议
1.转移注意力法应对单向思维
比如:当外面太阳正晒,天气异常酷热时,孩子吵着要去外面草地玩。家长可用想象的办法转移孩子注意力。可以和他一起想象,出门要坐电梯,电梯像火车,火车又是什么呢,火车是如何行驶的呢,这样连串的想象后,孩子可能已经忘记去外面玩这件事了。
2.制定家庭规则而非持续唠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定家庭规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比如:
实行分餐制吃饭,一人一份,且规定吃饭时间为20分钟,如果大家都吃完了,孩子不吃或拖拉着吃,可以同我们的碗筷一起收走,且直到下顿饭之前不给零食。
当孩子想得到某个玩具,就大哭大闹,此时爸爸和妈妈都不要立马给玩具,而是告诉孩子,要表述自己的要求才会满足,而不是靠大哭大闹。
3.制定家庭规则而非持续唠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定家庭规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比如:
实行分餐制吃饭,一人一份,且规定吃饭时间为20分钟,如果大家都吃完了,孩子不吃或拖拉着吃,可以同我们的碗筷一起收走,且直到下顿饭之前不给零食。
当孩子想得到某个玩具,就大哭大闹,此时爸爸和妈妈都不要立马给玩具,而是告诉孩子,要表述自己的要求才会满足,而不是靠大哭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