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是一部家庭教育题材的电影,主要讲述了名为李玩的十三岁女孩,在中国式传统教育下,逐渐成长的故事。看完这部电影的人都会陷入沉思,如今孩子们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李玩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和爸爸一起生活。后来爸爸给李玩找了一个继母,还生了一个小弟弟。因为怕李玩对这个新弟弟产生抵触心理,所以爸爸送给了李玩一条小狗来转移注意力。李玩***开始是不以为然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李玩与这条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为李玩***喜欢的学科是物理,所以给小狗取名为爱因斯坦。
后来因为爷爷的疏忽,不小心将爱因斯坦弄丢。李玩非常伤心,她发疯似的寻找,***终还是没有找回爱因斯坦。加上父亲强制李玩将物理兴趣班改成英语,一重重的打击,让李玩觉得所有的寄托都没有了。
为了缓解李玩悲伤的情绪,爸爸又找了一条狗,并说这就是爱因斯坦。李玩觉得很好笑,她怎么可能认不出爱因斯坦,但是全家人都一致认为这条狗就是走失的爱因斯坦。无奈的李玩只能接受这个结果,接受这个的爱因斯坦。
本来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有冒的爱因斯坦将李玩的弟弟咬伤。爸爸生气的要把的爱因斯坦送到狗肉馆。李玩哭喊着不让,爸爸提出一个问题选狗还是选爸爸妈妈”。***终的结果是狗被送走了,李玩变乖了。
在父权笼罩的阴影下,在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摧残下,在中国式顽固*教育下,李玩终于磨平了棱角,失去了个性,当她犹豫着咽下端在自己面前的狗肉时,她终于成了大人们眼中合格懂事”的孩子,拥有了通往成人世界的通行。
这部电影说不上是在抨击什么,但是每一帧画面都让人无比心酸。从爱因斯坦丢失的那一刻,家人们没有考虑过李玩与爱因斯坦之间建立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当爷爷把狗弄丢的时候,没有一句道歉,反而呵斥李玩难道爷爷奶奶还不如***吗?”。当李玩哀求着不要送走爱因斯坦的时候,爸爸又让李玩在狗与家人之间做出抉择。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就是不对,就是不乖,就是一个坏孩子。他们总是强加给孩子一些东西,然后美名其曰是爱。殊不知这些爱,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只有走进孩子内心,学会倾听孩子的话语,才能给予孩子适当的爱和真正的爱。否则,只会让孩子失去对生活的向往,成为被驯化”的行尸走肉。
保持冷静和耐心,当他们发现极端叛逆的孩子,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父母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因为,急躁和粗暴的方式适得其反,更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只有冷静、理性、理性、客观、有效地解决儿童的逆反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