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教育有必要性吗?从什么时候开始?
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必须要科学要理性。孩子对年龄成长和环境变化无法很自知,但家长却看得清楚。很多家长对孩子上小学又向往又焦虑,向往的是孩子长大了,能够进入他人生的下一个小阶段;焦虑则是担心孩子上学是否能适应环境,成绩是否出色,和同学老师可不可以愉快相处。家长既希望孩子可以快乐成长,同时也可以成绩优异。真正的幼小衔接教育是家长与孩子共同的努力。
我们认为衔接教育没有确切的开始时间,所有习惯养成性格塑造都不是一蹴而就,0-6岁的教育其实一直都是在为小学做准备。
幼小衔接的主要教育内容是什么?
我们从大量调查中看到,孩子在学前主要需准备的三个方面是读写能力、数教育和社会适应性。
读写能力:幼儿园是不教汉语拼音的,而小学就要面临汉字学习,这对孩子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数教育:孩子在幼儿园期间能掌握简单的加减,有的父母自己甚至也能教会孩子一百以内的加减算术。但是当数学和生活相连接时,很多孩子就反应不过来了。
社会适应性:这点是重要的。虽然大多数家庭给孩子提供了优越的养育条件,但却忽视了给他社会性教育。很多孩子上学后心理会有很大起伏,甚至厌恶学校,原因不仅是因为成绩,而是他们的社交能力不足,发生了矛盾和困难不会解决,这些事情都会严重影响孩子上学的状态,甚至今后的人生。
怎样进行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什么方式孩子能接受?
幼小衔接教育的核心是孩子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而不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0-6岁孩子的兴趣不是学习,而是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大量的衔接教育是在教授知识,却牺牲了孩子的游戏时间,这有违于孩子的天性和科学教育方法。所以我们提倡知识的学习在小学之后,幼儿园时期做能力的准备。
通过多年教学观察,我们发现有四个能力在幼小衔接阶段很重要:观察能力、空间感知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书写习惯。这些能力强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的适应性往往会比较好。
家长培养孩子这些能力,说教没有用,好的方法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孩子的接受度高,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育过程。给孩子一幅画,让他按指令找到图中的某个特征、某个方位的物品,这是观察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孩子画迷宫、搭积木训练的是手眼协调能力;书写习惯可以从阅读开始培养,把书放在桌上,让孩子坐在桌旁看书,保持“一拳一尺”的姿势。
很多家长头疼孩子学拼音难,其实拼音学习同样和这四项能力分不开
1.观察能力
田字格、四线格,各种汉字书写都是由横竖笔画搭建起来的,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首先要好好观察它们,把各种横平竖直区分开。
2.空间能力
比如拼音里的b和p,上下左右互相颠倒,许多孩子就容易混淆在一起,空间感知能力好的孩子会更容易区分和记住。
3.手眼协调能力
有些孩子作业写得慢,可能是因为手眼协调度不足。特别是写拼音时,眼睛要跟着笔尖走,手眼协调。看一笔写一笔,自然就浪费时间了。
4.书写习惯
建议幼儿园阶段不要让孩子握笔写字,因为孩子的手指肌肉,尤其是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如果此时开始书写并且姿势不正确,逐渐定型后很难再纠正。小学正式握笔后一定要牢记“一拳一尺一寸”这个标准姿势,三四年级时期定型书写习惯。
生活中,家长应当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学习?
1.萌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上小学你就可以背书包了,戴上红领巾了,认识更多的好朋友”,以此激发孩子对上学的憧憬,而不要说“你上小学要认真学习就没时间玩了”这类负面的话,让孩子对小学产生惧怕。
2.在家里设立一个学习角
在孩子的房间里面准备一张书桌,一盏台灯,让他养成在这个区域看书画画的习惯,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上学之后,孩子也会自然地在这个空间里学习。
3.准备一个计时器(时钟)
许多孩子专注度差,做一件事几分钟后就转移了兴趣,而小学一节课时长35到40分钟,孩子自然坐不住。所以在学前,我们要让孩子在相对枯燥的情况下,保持做一件事的兴趣点在20分钟以上。不妨给孩子一个计时器,某项活动定时20分钟之后再变换。
4.布置一些小任务
经常给孩子布置一些带有多重指令的小任务,培养孩子养成倾听的习惯。比如“宝贝,帮妈妈去卧室把床上的红色枕头拿到客厅”,多个空间和物体在其中,这就是一个“复杂”的指令。以后在学校老师布置作业时,孩子就会有对任务型语言的敏感性。
5.建立和小学生活相对接近的生活常规
家长从可以简单的生活作息下手,比如幼儿园入园时间一般在9点左右,而小学的上学时间却是8点,家长可以逐渐调整孩子的睡觉起床时间和小学相趋近,做好入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