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8日,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应邀出席第53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参加“东亚安全与朝核问题”分的讨论。
64岁啊,在大多数人“在家帮孩子带孩子”的年纪上,她笑着去向世界,介绍中国。
一头银发,容光焕发,她的脸上、手上,似乎都没有岁月的痕迹,有的,只是优雅。
声音也没有变老,这是傅莹在会议现场的发言,让人如沐春风↓↓↓
并不需要咄咄逼人,
也没有充满戾气,
傅莹用优雅谦逊的态度,
不卑不亢地面对着他国的刁难。
她意气风发,笑容温柔,
说话得体,风采迷人,
面对外媒的刁难,
谈笑风生间就能犀利,机智地化解危机,
维护好中国的利益与形象,
的众人,
难怪她突然受到那么多人的追捧,
令所有国人想直呼她为真女神!
她,16岁时辍学,
20岁时,才重返校园,
35岁时,成为了的贴身翻译,
到了花甲之年,却越活越有气质!
她,让中国人放心,叫外国人头疼。
她创造过中国历三个,
位少数民族女大使,
位驻外大国女大使,
全国人大位女性新闻发言人。
她被外国元赞誉为:
“能清晰传递中国声音的使者之一”,
她是中国外交部的知性铁娘子,
也是中国美优雅的发言人!
1953年1月,傅莹生于内蒙古通辽,
她的父亲阿民,
师从蒙古族哲学家艾思奇,
曾任中国内蒙古宣传部副部长。
他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而且写得一手好诗。
哲学家艾思奇
在父亲的影响下,
她自幼就酷爱读书。
然而他们一家幸福安稳的生活,
却在1967年,被彻底打破了。
她的父亲没能躲过那场血雨腥风的动乱,
在某突然被人抓走关进狱中。
不久后,因为学校关闭,
她的学习梦想也被迫中止。
年仅16岁的她就上山下乡,
被送到一个偏远的农场,
她每天从事着十分繁重的劳动,
必须像男孩子一样干各种重活,
她开过拉煤的大车,
爬过危险的电线杆,
也架过沉重的荧幕……
之后,她参与兴建了一家新工厂,
并当上了厂里的广播员,
每天用高音喇叭向工友们播报消息。
现实给了她一记耳光,
但她并没有屈服于命运,
反而怀揣憧憬顽强抵抗!
她的生命,
在如此荒芜的地方,
仍然欣欣向荣地滋长。
尽管每天光是为了劳动,
就已经筋疲力尽了,
但她还是不放弃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
她在农场附近找到了,
一家破旧狭小的图书馆,
只要有空就都会去借书看。
广播电台播英语了,
她就会跟着念。
在她的努力下,
她自学完了高中科目,
英语也说得相当不错。
当回忆起这段岁月,她说:
“我印象深的就是体验身体的极限、
饥饿、寒冷、体力透支、精神上的磨炼等等,
这确实是我人生宝贵的一笔财富。
上山下乡锻炼了我能够吃苦、坚毅,
而且做事情能够不计较得失,
能够敢于去奉献。”
1973年,这场运动开始走向尾声,
国内的高考制度陆续恢复,
她的命运也出现了转折。
她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
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学院,
她靠着自己的努力,
硬是在当时即没有语言环境,
也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的情况下,
学好了英语,
拼出了一条异于常人的路。
历经生活艰辛的她,
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每天都废寝忘食地学习。
她的专业是英语,
第二外语是法语,
她还私下学习了罗马尼亚语,
除了语言好,她的数学也很好,
考试常常得,
同学们就戏称她为“数学家”。
不够,何以拥有;
足够,才能获得!
1977年,从学校毕业后,
她凭借出色的学习成绩及的表达能力,
成功进入外交部,当上了一名翻译。
1978年至1982年,
她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
驻罗马尼亚大使馆的职员。
1982年,任外交部翻译室随员。
1985年,她幸运地获得了
被公派到英国肯特大学
卢瑟福学院深造的机会
但是她在英国的生活并不容易,
每次钱拿去付了房租以后,
生活费就只剩下1英镑了,
她经常只能靠喝水充饥。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
她凭借自己一贯的努力和坚持,
获得了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之后,因为工作表现出色,
她被调到了的身边工作。
1988年1月20日,
84岁的要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
48岁的挪威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夫人,
由她担任的贴身英语翻译。
会见中,对布伦特兰夫人感叹道:
“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
能在崇拜的身边工作,
让她满心欢喜,也满是压力,
一向严谨的她,一紧张,
就不小心将84岁翻译成了48岁,
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
想再收回来就难了!
她的心一下子就慌了,手心里全是汗。
在场的副外长立即就听出了错误,
并直接告诉了。
没想到,非但没有怪罪于她,
反而哈哈大笑,他说:
“好呀,我有返老还童术,
竟然一下子与布伦特兰夫人一样年轻喽。”
第二天,各大主流报纸,
都将这件事放在头条报道了,
并配图说明:
“翻译把84岁误译成了48岁,
引起宾主的欢笑。”
那一刻,她意识到,
自己还得更加努力才行!
花甲之年她比当年更内敛,
更深刻,也更美丽。
我所说的,以及傅莹大使多年来一直在讲的,根本的一点就是,我们不必害怕新生的和陌生的事物。愿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和人民必会出类拔萃。这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和西方交往的必由之路。读一读这本书,认识一下这位非凡的女性,你会发现,傅莹已经在这条路上前行了很多
请联系网站,了解详细的优惠课程信息~
优质、便捷、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