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京汉翔书法培训中心
置顶
该校与厚学网暂未合作,平台不保证课程的真实有效性,如有侵权等争议,请及时与厚学网联系处理

分享书法培训为何古人爱在“土”字上加一点

297 2022-02-18 08:56:31

学习笔记

 昨天,有书友问:“经常在碑帖中看见一个‘土’字加一点,这个字念什么呢?”

  下面,我为这位书友做一个详细的解答:

  “土”字加一点也是“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异体字。那为什么古代碑帖中会大量出现这种写法呢?

  分别为甲骨文、魏碑、隶书、楷书

  我们知道,在汉魏南北朝时期,汉字由篆而隶,再由隶变楷。这是字体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也是字形最为纷杂的时期。然而,在这种字形最为动荡的时期,在《张黑女墓志》中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通过上图我们看见,在《张黑女》中,几乎所有“土”旁都加了一点。那么,是不是只有在这个碑中才出现的独特现象呢?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在历朝历代碑帖中,“土”字加一点的现象非常普遍。

  问题又来了!古代没有袁隆平,不可能吃饱了撑的,平白无故加一点。

  我们从《说文解字》来看: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天地)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

  土和士的象形

  在曾良先生的《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中这样解释,认为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大意是:

  “土(tu)”字加一点是为了与“士(shi)”字区分。因为在当时手写的情况下,很容易将二者弄混淆,以免造成误会。在《史晨前后碑》中,土地的“土”一定要加一点,而不加点的“土”和“士”是同一个字。

  如今,很多人认为“民”字加一点是为了避李世民的讳。其实在魏碑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带“民”的字都会加一点。然而,在隶变的过程中,这一点逐渐消失。

  就我国目前人民币上采用的魏碑体“中国人民银行”中的“民”字,没有加一点,这是因为简化过后的原因。而在民国初年盛行袁大头上,竟然有一点。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期,国家的分裂致使大量的异体字(俗字)泛滥,加上隶变,有的字高达几十种写法。仅仅通过一个“土”字,我们会发现,这些异体字并非臆造,均有出处。随着后来国家的逐渐统一稳定,这种异体字也在逐渐消失... ...

  北京汉翔书法培训教育,是一所以书画为载体的东方文化素质与兴趣教育培训机构。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书以载道,文以达意”。我们教授的不仅是书法,更是书道。传授文字书写背后的东方文化内涵、礼仪规范、东方美与智慧。

  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眼在手前,先博后精”。坚实基础,拓展审美,先纵观而后取其专攻。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北京汉翔书法培训中心
热门课程 全部课程

热门动态

申请免费试听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为您免费回电

立即申请
刷新
图形验证
关闭
>>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