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在博沃思后台留言抱怨:
“孩子做作业要大人守着,
电脑一玩一整天,睡觉、吃饭、上幼儿园都得催;
总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着,否则,别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何谓自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自我管理的状态。
自律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受外在限制或压力所产生的迫不得已的行为。
01
培养孩子的自律,几岁是关键?
生命的年,肯定不是合适的时机,因为0-3岁,孩子需要父母倾注大量的爱。
而且这个时候,你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到了3-6岁的时候,是孩子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管理开始萌芽,他们会开始表现出强烈地证明自己各人能力的意愿。
而且开始在游戏中制定规则,并且乐于接受管束,不像两岁时那样觉得自己是天下了。
3-6岁的孩子各种能力都开始发展了起来,可以理解你的指令,并且能顺畅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从3岁开始,父母就可以着手培养孩子的自律,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般要到10岁才能真正形成自律,内化成自己的习惯。而能做到自律的孩子,在学习上的习惯和效率都会高很多。
其实总的来说就是:孩童时期的可塑性强,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比教授知识更有益。
要想孩子做得好,首先让他感觉好。
如果大人焦虑,是会直接传染给孩子的,他们会跟着烦躁不安,自动降下速度。
如果家长仍然以超我的标准来看待孩子由自我调节后的自律,很容易焦虑。
为了化解这种焦虑,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进行负性的评价。
而这种评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使之对自己自律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事情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02
如何有效提高孩子的自律力?
▌1.制定合理的家庭规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即便是在家里,也要制定合理的规则。
对于孩子来讲,他们天生是没有“我只能吃一颗糖”、“我只能看十分钟的电视”这种意识的。
也就是说,孩子不是天生就会自律的,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讲,自律的前提应该是他律。
他律是自律的基石。
对于孩子而言,自律开始源于家庭规则建立。
孩子小的时候,常常控制不住自己,比如看电视、吃糖果,这时候就需要来自父母的“他律”。
比如孩子想要玩iPad,那么就要事先规定时间。
和孩子讲好每次只玩15分钟,时间到了后,就让孩子去做别的事。
如果孩子还闹着要再玩一会,父母也别轻易放弃执行。
通过制定符合孩子认知水平的规则。
让孩子知道,想不想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是另外一回事,每个人的行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和边界内。
▌2.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
在自律的反面,有个词叫拖延:
“作业周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
“爸妈还没催,我再多玩会手机”
“没事儿,再睡会,上学应该不会迟到”“反正不急……”
本该现在完成的事,总会给自己找很多的理由,然后拖延下去。
面对这类孩子,想要培养他的自律,就要引导孩子认识时间、管理时间、利用时间。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
比如当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
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
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3.先“苦”后“甜”,延迟满足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当引导孩子按照先“苦”后“甜”的原则做事情。
教会孩子先将享乐推迟,先完成自己的小目标,再去“享受”。
不要总是时间满足孩子的要求或欲望,给他们一个等待的时间或是通过做事情来交换。
这是一个意志力锻炼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以及抵御诱惑的能力。
比如已经上学的孩子,让他放学回家先做完功课,再去玩。
或者带孩子逛商场,孩子总是要这要那,诸多要求。
那么出门之前,父母就该提前告诉孩子“一次只能一样”,其他东西等下次再。
这个等待的过程中也能让孩子逐渐学会自我控制,学会等待。
当然,如果父母跟孩子承诺了,就一定要兑现。
▌4.孩子的自律,根源在于父母
不自律的家长很难教育出自律的孩子。
如果你做事拖拖拉拉,经常拖延,但是要求孩子自律的话,这是没有说服力的。
尤其家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也可能会成为那样的人。
所以,想要孩子自律,不妨自己先学习如何做到自律。
这样家长能为孩子起到一个表率作用,有时候不用你说,在耳濡目染中,孩子已经成为自律的人了。
试想如果我们小时候,一个吸烟酗酒通宵麻将的大人,反复对你说:
“你要多看点书”
“你怎么就知道玩”
这样的“言教”对孩子来说,毫无说服力。
家长是孩子学习的一面镜子,父母的生活毫无自律,行为缺少基本的自控力,孩子极有可能有样学样。
毕竟,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过“身教”这两个字。
日本艺术家山本耀司的曾说过这样一席话激励了无数人: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
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
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
那些懂得自律的孩子,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