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成为节日食品的历史,早不是在除夕夜,而是在冬至日。宋代金盈之《醉翁谈录·卷四·十一月》:「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为三大节。自寒食至冬至久无节叙,故民间多相问遗。至岁除或财力不及,不复讲此俗。谚有『肥冬瘦年』之语。盖谓冬至人多馈遗,除夜则不然也。人家是日多食馄饨,故有『冬馄饨年馎饦』之语。开封俗语『新节已过,皮鞋底破。大捏馄饨,一口一个』」,这是文献中记载的对冬至吃馄饨的解释。后来因为饺子和馄饨经常被混淆,所以有些地区改吃馄饨为饺子。俗语中有了「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张仲景的传说也与冬至吃馄饨的习俗相关,但这传说在文献中不得考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