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开始,进驻电商平台的企业数量每年都在大规模增长。例如,相较于2015年,2017年企业入驻京东的品牌数增长达到229%。2017年京东平台上的企业用户数同比增长81%,商品销售量平均增长101%,销售额增速也超过。另一家知名电商平台前十位的食品类中华平均销售额增速为66%。
销售及用户数双双高速增长,显示以京东为代表的电商“水土”十分适合“生长”。“触网”,令、消费者和电商平台共同受益。
据统计,目前中华企业中仅有10%经营效率较好,70%可勉强维持现状,还有20%则处于长期亏损甚至面临破产倒闭。许多因在经营管理、产品创新、供应链打造、品牌推广等多方面存在问题,陷入了发展瓶颈,急需“除旧纳新”。
“品牌不仅通过‘触网’拓展了原有市场渠道,更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获得了一手的市场信息,有助于更精准地定位用户、产品开发及营销。”京东商城消费品事业部干货食品部总经理李昌明认为。
报告显示,在用户年龄分布上,“80后”是的主力军,2017年占比将近一半。其次是“70后”。在用户结构变化上,用户呈现出“90后”迅猛增长的特点,“90后”新生代消费者成为增长快的用户群,2017年用户数同比增长了77%,与其他年龄段增速差距进一步拉开。李昌明表示,电商渠道令“90后”有了更多接触企业的机会,进而爱上品牌。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往往经历过市场长时间洗礼,他们入驻电商平台,可以无形中提高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感、认可度和依赖心理,从而帮助平台增加用户黏性,并助推电商平台实现更大的发展目标。
“牵手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一方面,现在年轻一代消费者是未来的消费主力,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也要跟上趟,不能逆势而行。另一方面,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和服务,以及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许多人宝贵的情感记忆和心灵寄托,需要保护传承下去,同时,互联网的记录、传播效应无与伦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符国群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要把握好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属于特殊的知识产权,如果一味追求规模和销量,品质和服务水平便不容易。”符国群认为,对的创新鼓励要分类施策,大而强或小而美,不必都是相同、固定的发展模式。另外,有些产品或服务需要“慢工出细活”,对于手艺人,要有配套的人才认可机制,弘扬工匠精神。
电商对而言,给予的支持多在技术、营销层面,如何让品牌重新焕发活力,才是真正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企业的创新要研究现代人的消费方式,通过改良自身接轨现代消费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