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 笛、箫在教学中的体会
笛子是一门综合艺术的乐器,对于气息、风门、手指、舌头的基本要求很严格,儿童在学笛的过程中必须要系统学习,不能象文化课学习,以班为授课单位,笛子必须采取的教学方法。这样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安排教学,对每个孩子的年龄大小智力特点,针对性的去指导。为了让竹笛更好的传承,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音乐,现将多年的教学方法归纳以下六点:
一、训练学生的乐感
竹笛教学从基本功开始就非常注重乐感与技巧的同步培养,竹笛讲究舌、气、指,在学生刚接触到竹笛的时候,就要让学生细细体会不同方法吹出的效果不同,要让学生自己摸索,体会吹奏感觉,随后指导学生吹出精气神,即使是吹单音,也要尝试吹出饱满、圆润的音色,这个教学环节很重要,对于学生领悟竹笛有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竹笛生涯。当然这个环节不是让学生能简单吹响、吹高就够了,还是让学生培养对竹笛的鉴赏能力,什么样的音色是有美感、有质感的,从这里就开始给学生建立一个乐感概念了,在之后的教学中逐渐绷紧乐感这根弦,逐步健全乐感概念。
二、技巧练习与乐感培养同步
经过长期的竹笛教学观察,我们的少年学生在一开始练习竹笛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说,手指不协调、手指的姿势错了、吹气力度不够、送气不匀,种种问题频频出现,学生更没精力兼顾音感了。这个阶段,教师一定要耐住性子,保持耐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吹奏姿势和技巧,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吹奏出来的音色美感,这时,学生一旦吹出正确有美感的音就要鼓励学生,让他反复揣摩练习,找到音色的美感,从基础开始,就需要把乐感与吹奏技术结合一起,边练习边体会,使其更好地联系。
三、节奏感与听力培养
节奏感训练与听力训练对于乐感培养有非常大好处,优良的乐感就是依赖于良好的听觉辨识力与感受力,所以越早进行听力训练对于孩子培养乐感的好处越大。但是事实上,很多学习竹笛的孩子都是属于半路出家,在学习竹笛之前并没有上过系统、正规的视唱练耳课程,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训练,所以我们竹笛教师不仅仅要教导学生吹奏竹笛的知识,还需要适当地增加一些视唱练习和听觉训练课程作为竹笛主课的辅助练习。比如说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有趣的听力游戏,这也能避免竹笛课程过于枯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能活跃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竹笛,更好地培养乐感。
五、吹奏技巧的运用
在训练视谱及乐理知识等基础教学之后,要求学生在同一练习曲中用不同的吹奏方式练习,如用连音、吐音、双吐、三吐演奏引导学生研究吹奏技巧,变化之规律。由于学生吹奏竹笛水平有差异,也由于他们的悟性有差异,我除了大课集体教授之外,也侧重于小课辅导和个别指点。如我在友好授课点时发现有位学生叫马源泽,他的竹笛音色吹得较美,我便单独把有关竹笛南派的演奏风格手把手的教给他,这位同学通过个人努力,参加了新疆音协举办的大赛获得银奖。还有一位乌鲁木齐二中特长生郭朴纯同学,梆笛吹的很棒,像《扬鞭催马运粮忙》吹奏的很到位,但是对于曲笛气息就力不从心,鉴于他存在的问题,给他的了降b笛子通过几个月的气息练习,吹奏的《姑苏行》音色圆润、厚重,悦耳动听。总之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启发教学,指导思考方法,抓住问题要点,培养学生关于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
培养自身的音乐素养并不是三天两头就能完成的任务,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自主学习,自主查漏补缺,做好日常积累工作。例如学习竹笛的学生需要多听,不止是听竹笛曲目,还可以涉猎西洋乐器演奏的曲目,不能只听古典乐,也多听听现代的乐曲,古今中外,有大量的曲目可以进行聆听学习,音乐不分民族,不分高低贵贱,只要是音乐,就可以去欣赏并思考想象曲目表达的情感,当然一些经典名曲之所以可以流传万古,必然是有其特色的,所以学生更应该多听名曲,这样长期的音乐鉴赏积累下来,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会更多,鉴赏的能力会更强,对于音乐情感的把握会更到位,审美能力可以看到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