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培训,播音员主持人如何规范自己的语言
现在很多有待规范的网络用语已被应用到广播电视节目中,这些不仅破坏了汉语系统的内在和谐,也不便于普通人阅读和理解,对小学生还有误导作用,因而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新闻媒体语言文字的监管、指导和规范。对语言文字中的许多新现象,新闻媒体不应该跟风,而应该持慎重态度,注重语言规范,担当起对语言文化教育、宣传、推广、普及规范应用的社会责任。作为播音员主持人更要坚持发挥语言的规范化和审美化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做好宣传教育、推广普及的工作。从事广播电视行业的播音员主持人首先应该明确广播电视语言规范的重要性。
一、广播电视语言规范的重要性
1.播音员主持人坚守语言规范是必然要求
播音员主持人贯彻语言规范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语言的发展,是由家族、部落等群居生活劳作中的各种语音、词汇逐步形成地域方言,各种方言经过分化融合等变迁,而有了不同时期的表现。当下的几大方言区,只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阶段,以后还要遵循语言规律,继续向前发展。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全球化、信息化,随着国际间各类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规范化的趋势必然不可阻挡。某些语言,包括某些方言,可能会消亡,某些语言则要更广泛地普及。
今天,我们上网、写信,使用的汉字大家都能认识,所以不存在理解的障碍。如果当初没有秦始皇的“书同文”,今天恐怕就没有这么方便了。就像文字的发展一样,“语同音”也要经过从杂多到统一的过程,虽不可能一蹴而就,却离不开循序渐进。这其中,语言规范化、审美化的要求已经刻不容缓。
2. 落实语言规范是播音员主持人应尽的义务
为加强广播电视队伍建设,倡导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行为,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特别制定了《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准则》以六条——全文近六分之一的篇幅强调了主持人要在“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上发挥“示范作用”。主持人的语言习惯对受众来讲具有引领的作用,“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要积极推广、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和文字的纯洁,发挥示范作用”(《准则》第二十一条)。
事实上,不仅是广电总局在业内制定了相关条文规定,我国宪法和法律也有相关的条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总纲第十九条第五款明确指出,“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其第一章总则第三条明确指出“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第二章“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十二条款指出,“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播音用语”。第十九条第二款指出,“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该分别达到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情况进行培训”。第三章“管理和监督”第二十六条款中指出,“违反本法有关规定,不按照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第二款中指出,“本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人员用语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有关单位应当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关单位作出处理”。第二十七条中指出,“违反本法规定,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五部分“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第三节“建设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
这些法律条文都明确指出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在普通话推广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工作中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和文字的纯洁。播音员主持人有责任和义务以语言规范化、审美化的带头人身份担当起对语言文化的教育、宣传、推广、普及、规范应用等社会责任,成为业内遵纪守法的典范。
二、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规范的落实
在明确了语言规范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如何在播音主持工作中切实落实语言规范。就此主要可以从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敬业精神、业务能力以及加强审音工作两方面着手。
1.提高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
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在工作岗位上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并不断锤炼自身的业务能力。方明认为,敬业精神是播音员主持人业务精湛的基本,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而言,敬业首先就应该体现在字字句句的一丝不苟和每一个字音的规范上。语音的正误,绝不仅仅是知识水平高低的表现,它还是播音员主持人敬业与否的直接体现。
播音员夏青曾建议年轻时的方明每天认真地看三页字典,这样一年就可以掌握整本字典。当下,各个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应该严抓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规范,播音员主持人应积极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人手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一本《新华字典(1版)》,每一个节目组应该备有一本《古代汉语辞典》、一套《辞海》、一本《康熙字典》。只有这样,才是对播音员主持人这份工作起码的尊重。
广播电视节目中语音的误读会直接影响受众的接受,甚至会干扰受众收听收视的进程。现在,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尽管普通话水平测试已经达到一级甲等,却仍在节目中犯常识性的语音错误。如某位主持人在谈及新上任的女排教练时,竟然把“绍兴师爷”的“爷”(应读为轻声,是指帮腔的出主意的人)念成了师爷(二声,变成师傅的师傅了),导致意义大相径庭。本来一句很精彩很完整的话,在节目中由于一字之差被人议论,注意力转移,后面的话就很容易听不清楚了。
普通话语音确实存在异读字的问题,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已经对其进行了审定,确定其中一种为规范读音。但是目前在一些播音员主持人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不愿意认真地查工具书,有些播音员主持人在“拿不准”的情况下会随便依照自己的习惯发音。比如说标识(zhì),很多人就念标识(shí),按捺(nà)很多人读作按捺(naì),慰藉(jiè)很多人读作慰藉(jì),亳(bó)州很多人读作毫(háo)州,还有桂冠(guān)、冠(guān)心病、冠(guān)状动脉很多人都读作冠(guàn),还有卓(zhuó)越始终有人读卓(zhuō)。
除了语音问题,还存在词汇语法不准确、辞格运用不当、句群组织不合理等问题。例如,在节目中说“一位莘莘学子”是不懂“莘莘学子”是群体名词,属于不了解词义的误用;有的主持人在节目中用“七月流火”来说天气酷热,是不懂《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句的意思所导致的;还有的主持人竟然分不清楚“差强人意”和“不尽如人意”。
坚持认真备稿是准确播出、恰切表达的重要,也是从专业基础学习阶段就开始强调的,然而目前很多播音员主持人都不能坚持认真备稿。播音员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会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影响着受众,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拥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和文化素养。当谈起播音员主持人的业务时,方明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播音员主持人位要掌握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所以前提一定是要对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急功近利地认为播音员主持人可以在短期内通过技能培训迅速成才是不可能的。比如备稿,延安时期起老播音员就教育新播音员要认真仔细备稿,解放以后,夏青、葛兰、林田、潘捷、费寄平也要求播音员认真备稿。由于备稿不认真、不充分,现在很多播音员对于稿件的表达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播得不深的问题非常严重,特别是对于中央的方针政策以及外交活动中的深度、分寸,很多播音员不能在节目中恰切地体现出来。
有些播音员主持人经过多年努力,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逐渐进入成熟期,有自己的固定栏目和受众群,在受众中也有一定知名度。与此同时,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工作惰性也会随之而来。主要表现为工作状态懈怠、缺少责任心、缺乏创新动力、缺失工作热情、缺少敬业精神等,甚至在工作中出现失误。而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而言,常见的失误就是语言的不规范。作为专业工作者,根本的是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不能认真备稿,这是一个大问题。中国汉字仅《康熙字典》就收录了四万多字,词汇、成语更是浩如烟海,任何人也难以识全,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认真备稿,才能在保证语言规范的基础上表达内容。
2. 完善审音工作制度
电台电视台需要重视审音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加强监督、积极反馈的方式形成良性循环,敦促节目相关人员做到语言规范。
播音员主持人语言不规范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构成。主观方面需要从播音员主持人对语言规范的主观认识和敬业精神上着手解决,客观方面则需要从监管机制角度进一步完善入手。作为21世纪的传媒人,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扛起推广普通话的大旗,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以标准的规范语言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主流意识形态和本土话语特质,在规范中不断继承与创新,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