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提出了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提出了新的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教育的民主化的表现:教育公平、教育自主权扩大等。
非制度化思潮:代表人物主要有伊里奇和库姆斯,针对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生产力制约(决定)着教育的发展的具体表现: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科技对教育的作用: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过渡性;具有非正式性;具有多样性;具有互补性。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教育的特征: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第四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选择、激励、评价。
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师是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学生身份地位: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从三个层面进行:层面,中小学生是公民;第二层面,中小学生是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学生的权利: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受教育权。
教师职业角色:“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示范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教师职业的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第六章:课程
课程的具体表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课程的类型: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角度划分,可分为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课程任务为依据,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等。
新课程结构的特点: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
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综合性、实践性、适应性(弹性)。
由于篇幅限制,在这里不赘述,我们会在直播课和视频课程里补充更多的内容,上面所列的常考点里面有很多值得大家深挖的内涵,切勿止于字面的意思,考试较为灵活,死记硬背有风险,因此,各位考生在备考时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顺利通关教师资格证考试,实现教师梦!